小众电影市场为何温而不火

14.10.2015  19:35

              当下,商业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里唱主角,从影院排片量上看,留给纪录片、儿童片等小众电影的市场空间不大。在电影评奖上,小片比起大片也凸显窘态,在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名单上,最佳纪录片和最佳儿童片就空缺。

        中国电影市场从来不乏以小博大的案例,国产电影一样抗击好莱坞大片,国产动画片一样赢得高票房。那么,在中国电影票房突破300亿元之际,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又打开了一个层级,破解小众电影温而不火的难题也就有了想象空间。

        难逃的“宿命”

        近年来,自《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成功后,纪录片开始活跃起来,但真正进入院线的纪录片比较少。《旋风九日》吸引了数千万观众,让纪录片迈入了千万元票房时代,但像这种能够获得高票房的纪录片实属凤毛麟角。

        在入围第30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的影片中,《金色时光》是一部关注老年人生活的纪录片。该片选择了去年父亲节作为上映档期,并以“首部‘享老’纪录电影”为名进入院线,但最终票房成绩不佳。该片导演李曼华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坦言:“我们知道让纪录片上院线不会有太好结果,但总得有人来试,只是希望让更多的老年人可以看到这部电影。”

        相对于纪录片,儿童片的市场空间要好些。每年的春节档、五一档、六一档、国庆档等各个档期都会投放一定数量的儿童片,暑期档更是儿童电影扎堆的档期。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提名的《少年棋王》,还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为优秀影片向全国青少年推荐。该片讲的是一位少年受父亲影响,立志学棋,最终成为一代象棋高手的励志故事。今年7月,该片进入院线,但票房也不理想。影片出品人谢耀才对记者说,对于目前的市场,票房不是他最关注的,但还是希望这部传递正能量的影片能让更多小观众看到,为孩子们成长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事实上,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儿童片,这类小众电影进入市场后,面对咄咄逼人的商业片,似乎都难逃没市场的“宿命”。

        难解的赢利模式

        很多人为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儿童片空缺而遗憾。其实细究起来,真正令人遗憾的还是影片的制作质量不佳。一位参与了中国电影金鸡奖初选过程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在看了报名参评的260多部不同片种影片后,明显感觉纪录片和儿童片的整体质量稍逊于往年的该类影片,缺乏特别突出的众望所归的作品,影片的艺术水准和制作方面均不够完美。

        现实是,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儿童片,大投入的不多。由于资金限制,很多技术手段和艺术表现力都较难达到那些投资规模较大的电影所能达到的高度。小众电影在商业市场中要想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的确是一门学问。纪录片、儿童片要想去切电影市场的一块蛋糕,那么,事先要研究你的盘子有多大,能吸引什么量级的投资方,能给投资方带来的利润空间有多大等问题。

        针对纪录片,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表示,从2012年开始,尤其到2014年和2015年,纪录片已经成为影视行业热门话题之一,从政府到资方以及制作人都在关注纪录片的发展,关键的问题是赢利模式。

        同时他又表示,现在很多人还在固有思维中,如果把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当做纪录电影的一个片种的话,纪录片市场空间就豁然开朗。

        不管是纪录片还是儿童片,或者其他小众影片,投资少并不是最主要问题。既想赢得观众口碑,也希望能赢得市场,在主题立意、影片制作、艺术水准上都要有所追求。否则难以从众多制作精良的影片中脱颖而出,也难以入电影评委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