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种蒜时。连日来,走在射阳县大蒜主产区之一的千秋镇,只见田野里满是忙碌的蒜农:有的在施肥,有的在播种,有的在准备覆土……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尽管汗水湿透衣背,但笑容依旧刻在蒜农们的脸上。 “大蒜是我镇农业产业的老品牌,也是‘金’字招牌,近年来,我镇通过合力服务树品牌、品牌化经营拓市场、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今年春,全镇4万亩大蒜喜获丰收,大蒜亩产总收入6500元以上”。该镇农林中心主任赵茂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产业化服务——发挥优势树品牌 近年来,射阳县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县委、县政府成立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进质量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除政策资金扶持,还引导企业注册商标,举绿色旗、打优质牌,全县先后有198个无公害农产品、31个名优农产品、14个有机食品、10个绿色食品获得国家论证,品牌总数列全国县级之首。其中实现大蒜产业华丽转身的“青龙”牌蒜薹由于品质好、耐贮藏,在全国大蒜产区中质量第一,我县被农业部授于“中国蒜薹之乡”称号。 如何让农字品牌,变身“金”字招牌? “在今年收购时节,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镇成立了大蒜购销领导小组,专门建立执法执勤队伍,巡回检查,严厉打击掺杂使假、欺诈蒙骗等扰乱经营秩序的不法行为,维护了诚信经营,营造了和谐的购销环境。”千秋镇党委书记陈秀雷说。 为构建全县大蒜产业绿色通道,射阳县先后承办了全国蒜薹产销协调会、第二届中国大蒜节等大型会议和活动;县大蒜协会主编的全国性内部刊物《中国大蒜》,每年发行1.5万份,成为全国大蒜产区之间互通信息的桥梁;今年还建立了大蒜微信群,吸引了100多个种植大户和收购保鲜企业加入。目前,“青龙”牌蒜薹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脱水蒜片、精制蒜油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县委、县政府把蒜产品购销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早计划、早准备,在每年3月份都安排有关部门深入蒜区乡镇,对种植的16万亩大蒜长势和产销形势进行调研,全面掌握各镇区蒜苗长势及收贮企业心态、蒜农心理预期等,对蒜薹产销流量大、车辆密集的路段进行分工,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乡镇,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交易平稳有序。 标准化生产——保证质量树品牌 这几天,县兴龙农副产品购销公司经理李金龙,来回奔波于常州林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由于我县的蒜头出油率、脱水蒜片率分别为0.25%、25.2%,这使他在该市场设立的直销窗口销售的蒜头供不应求。 是什么力量让我县大蒜产业创造如此辉煌? “积极推广大蒜标准化栽培技术,给消费者在吃好的问题上一个满意交代,我们产区不但注重大蒜的生产,更注重大蒜的管理。”千秋镇镇长蔡雪峰给出答案。 质量安全是品牌农业的生命。射阳县先后承担省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建设等试验项目,射阳白蒜生产技术规程被定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开设了大蒜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全县已有大蒜专业合作社16家、联合合作社4家,与近2000户社员建立产前订金发放、产中技术服务、产后产品销售的紧密型合作关系,每年放大蒜种植定金1000多万元。投入10多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30多个大蒜信息测报点。建成3个万亩大蒜基地,并在核心区筹建66.67公顷喷灌设施,从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到销售各环节都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实现了全程无污染、无添加、无残留的天然有机承诺。 “近年来,县大蒜协会也围绕自律、维权、协调的职能,制订了《射阳县蒜产品经纪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实施办法》、《射阳县大蒜经纪人协会自律公约》等行业自律制度,累计发放射阳白蒜无公害栽培模式图10多万份,去年还彻底解决了蒜薹采收时扎薹梢的恶习,使得蒜薹收购质量档次全面跃升。今年协会共向蒜农提供各类蒜产品供求信息1200多条,带动蒜农增收1000万元,帮助保鲜企业销售蒜产品近万吨。”县大蒜协会会长丁超如是说。 规范化经营——提升形象树品牌 “去年,我家种植6亩大蒜,亩产蒜薹1000斤左右,每斤为2.6-3.3元,蒜头亩产1200斤,均价每斤为4-4.5元,总收入达36000元。这个价格我活了63岁,还没有见过。”千秋镇滨东村二组施友德快人快语。 经历过“蒜你狠、蒜你贱”的轮番上演,射阳县蒜农、蒜商以及消费者们为何能安然无恙? “这得益于我们在提高组织化程度上下工夫,并始终坚持用服务和走精深加工之路来提升品位。”县农委副主任方跃兵一语道破天机。 县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每年进行一次的生产经营培训契机,把诚信教育作为培训的必修课,消除大蒜经纪人和生产农户“老实人吃亏”的错误观点。近三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经纪人2100人、蒜农13000多人,实现了“要我讲诚信”向“我要讲诚信”的根本转变。县农村商业银行对高等级信用会员实行“担保优先、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的政策。年年都参加培训的千秋镇经纪人李运左,在大蒜收购季节,县农商行信贷员都主动上门办理100万元左右的贷款手续,他在收购中与专业合作社、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并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做到“质量、价格、时间”三保证,赢得山东、安徽等地委托收购商的信任,预计全年毛收入达40多万元。 “发展大蒜精深加工,可促进大蒜由原料生产基地向加工中心转变,由大蒜农业向大蒜工业转变,只有在‘精深’上做好文章,才能赢得市场。”千秋镇党委副书记周志龙深有感触。 品牌代表竞争力,是占领市场的“通行证“。据了解,全县大蒜保鲜加工企业达200多家,已经形成5.5万吨保鲜、1.5万吨腌制、1万吨脱水、1万吨制油、6000吨速冻、5000吨冷藏的年生产能力;祥胜、飞宏等企业获得产品直接出口权,蒜薹保鲜、蒜头加工被外贸部门公认为最佳产品。品牌之“剑”搭上质量之“弓”,射下了效益之“果”,我县蒜产业年外贸供货物额达1亿元。 “塑造一个品牌、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经济,只要我们持续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依靠科学技术,打造食品安全防护网,射阳蒜业必将‘昂首阔步’走进高端消费市场。”县农委党委书记胡志海对我县大蒜产业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怀。
作者:射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