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深度对接 苏州携手铜仁发力“精准扶贫”

25.07.2019  03:11

      跨越1400公里,江南水乡苏州牵手黔东山城铜仁,在深度互动中攻坚“精准扶贫”,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扶贫协奏曲。在苏黔两省的大力支持下,苏州与铜仁对口帮扶工作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2014年以来,铜仁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6.7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78%降至4.4%;10个贫困区(县)有6个顺利“摘帽”,在贵州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铜仁连续多年位列第一。

        作为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铜仁所辖10个板块曾经均为贫困县。为了更好更快地“携手奔小康”,苏州10个区(市)分别与铜仁10个区(县)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日前,记者跟随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的脚步走进铜仁,感受这里的发展巨变。

        “输血”又“造血”的产业帮扶

        7月19日上午,天空飘着小雨,思南县鹦鹉溪镇翟家坝村,千亩茶山氤氲在水汽中,绿得沁人心脾。翟家坝村白茶产业是常熟和思南联手打造的东西部合作产业项目,由常熟投资400万元。“思南日照少、雨水多、无污染,正适合种茶。”常熟挂职帮扶干部、思南县副县长王晓东说。2017年,常熟专家团队在思南考察了好几次,终于相中翟家坝村一块梯田。但梯田容易积水,不利于茶叶生长,专家建议恢复成25度左右的坡地最佳,还可增加10%的面积。

        “好不容易修整出来的梯田竟要改回去,很多村民不理解,不少人质问,那还分得清谁家几亩地吗?”村支书李奎说,院坝会开了整整三天,最后一家“钉子户”在他第5次上门劝说时才终于点了头。“现在大家可都心服口服了。”李奎很兴奋,“今年3月第一次采摘茶青就有20多万元毛收入,比种玉米红薯不知强多少倍!

        产业扶贫,既要真金白银地“输血”,更要因地制宜地“造血”。苏州把资本、技术、市场等优势,与铜仁的生态、劳动力等优势相结合,发展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强。黔东大山深处,类似翟家坝村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堡镇白果村,从苏州工业园区“移民”来的120亩鸡头米长势喜人,今年预计能产鸡头米果肉六七千斤,既能为当地农民增收,也缓解往年苏州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德江县煎茶镇新场社区,苏州吴中区为当地贫困户投资1518万元入股食用菌项目,让贫困户在劳务收入、土地流转租金收入的基础上还能年年拿分红;在石阡县相城·石阡农业产业园,相城区以包技术、包服务、包市场的“三包”承诺,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的“三统”方式,实现了农民变工人、田园变果园、单一增收变多元盈利的“三变”脱贫……

        有来有往的人才交流

        这边,苏州太仓丰武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刚发布招聘信息;那边,玉屏侗族自治县,2个劳务协作工作站和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大屏幕上即同步显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当场就可以找工作人员报名。”玉屏侗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娟介绍,截至目前,通过大屏招工这一渠道,玉屏已向太仓输送劳动力100多人,其中稳定就业30余人。她还透露,八九月份是用工高峰期,近期还将组织一次200人左右的劳务输出团队前往太仓。

        “市场化劳务输出的渠道畅通了,既能帮助玉屏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也能为太仓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太仓挂职帮扶干部、玉屏侗族自治县副县长姜超介绍,为了真正实现“输出一人、稳定一个、脱贫一户、带动一片”,对实现输出就业的人员,只要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无论是劳动者本人还是用工企业,都能得到一定补贴。

        打好脱贫攻坚战,人是最关键因素。铜仁把富余劳动力送到苏州,苏州把优秀人才队伍送到铜仁,在持续的双向交流中,两地干群结下了深厚情谊,帮扶工作也提升到新的水平。

        今年5月,吴江区卫健委与印江县卫健局签订医疗系统全面结对暨“组团式”帮扶协议书。“这里的医院硬件并不差,但软件是短板。”江苏盛泽医院医务部主任、印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夏正介绍,原先放射科CT、MR只能做普通的平扫,这就好比买了智能手机,却只会打电话。在苏州医生的帮助下,现在已能开展三维重建、血管检查和增强。

        从听不懂当地方言到成为半个翻译,从“滴辣不沾”到“无辣不欢”……一批又一批苏州帮扶队伍在第二故乡挥洒汗水,收获成长。2017年以来,苏铜两市互派448名党政干部、3387名教育、卫生和农业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双向挂职和交流。铜仁市4326名党政干部、2678名专技人才赴苏州培训、进修。苏州市实施“五个100工程”,每年组织100名教师、100名医护人员、100名专家教授、100名艺术家、100家旅行社到铜仁开展专项帮扶。

        有情有义的整村结对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高峰村,是贵州石漠化山区里的一个深度贫困村。高峰村党支部书记罗文武说,一直到近两年,全村147户561人中,还有不少靠种庄稼看天吃饭。转机始于去年3月,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善港村伸出援手,从党的建设、文化建设、乡村治理、产业致富四方面帮扶高峰村发展。当年村里就规划了6个种植项目、3个养殖项目、4个茶叶项目,到去年底,部分果蔬大棚已经完工。

        今年2月春节前夕,高峰村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陆续返乡。除夕夜,善港村帮扶队员们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山里办了一场联欢会,向村民们详细地介绍了帮扶计划。看到家乡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被苏州人的真情打动,10多个村民春节后没有再外出打工。50岁的村民罗贤国是其中之一,他选择跟着帮扶队员学习鹌鹑养殖技术,还到张家港培训了两个多月。“一分钱不用我出,每月还有3000元的补贴。”如今,他已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之一。

        “有情有义的整村结对,短短一年多就让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胎换骨。去年,‘善港模式’被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国携手奔小康现场培训会上交流分享。”张家港挂职帮扶干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副县长陈世海说。截至目前,苏州98个经济强镇、206个村(社区、协会)、188家企业与铜仁116个贫困乡镇、423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其中,铜仁全市319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孟旭)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