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伊始,“小鬼当家”安全隐患咋防范?
近来,外地媒体报道寒假中的孩子失足坠楼、烫伤等消息,让孩子们的寒假安全引发社会关注。本报记者昨天从多部门了解到,我市儿童假期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希望广大家长提高防范意识,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寒假。
防范一:居家隐患
寒假来临,孩子们从学校回归家庭,家长们也倾向于将孩子留在家中以保证安全,但根据统计,家庭已成儿童意外伤害高发场所,寒暑假是“意外高发时段”。
寒假刚开始,家住我市西片的一名初中生因为在家中楼梯上和小伙伴玩耍,不慎从楼梯上摔下。好在他反应较快,躲避了头部着地,但额头仍磕到墙壁,流了血,脚踝也感到阵痛。到卫生院检查后,他的额头上缝了五针,脚踝韧带被诊断为严重拉伤。
此外,孩子坠楼事件在我市也曾发生。记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2009年,我市东环某小区内,有一名五岁男孩从六楼窗户爬出坠落。当天中午,男孩的妈妈将他一人安顿在家睡觉。他醒来后找不到妈妈,竟然爬出了窗台,一下坠落到四楼的防盗窗上,幸好他的双手抓住防盗窗窗条,双脚卡在防盗窗上。附近居民听到孩子的哭喊声立即报警。孩子被成功救下。
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介绍,每年假期,都会有不少在家中遭遇意外伤害的儿童被送进医院,意外伤害包括因触碰电线插座而触电、滑倒摔伤等。
提醒:
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孩子多为双职工家庭子女,孩子缺人看护。儿科医生建议,居家装修必须考虑安全因素,比如,不宜在窗户阳台旁放置低柜,以防儿童攀爬。警方提醒,家中有小孩子的家庭,应在窗口安装防护设施。
市二院心理专家提醒,双职工家庭把孩子放在家里“一锁了之”,此举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还容易诱发悲剧。原则上,学龄前儿童一定要找人看护;对于七八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应帮助他们设计有益身心的假期计划,比如,建议孩子多与伙伴一起玩耍、参加兴趣小组等。
防范二:外出走失
记者从市110指挥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指挥中心已经接到9起幼儿走失的报警电话。
日前,5岁的心心和奶奶到超市购物。在奶奶排队结账时,心心等得不耐烦,跟奶奶说再去拿包零食。心心奶奶结账后,一直在超市门口等待,结果,等了十多分钟,也没有看见孩子的身影,立即报警。幸好,在民警赶到前,孩子被及时找到。原来,心心一个人在超市里乱走,迷失了方向,超市工作人员发现孩子一人东张西望,身边没有大人陪同,便上前询问,并及时用广播通知。“都是我一时疏忽,差点把孩子丢了,好在这次有惊无险。”心心奶奶紧紧抱着失而复得的小宝贝,大大松了口气。
提醒:
活泼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商业街、商场超市、公园等都是孩子喜欢去的地方。人流拥挤处,孩子可能会和家长分开。未成年人的防范意识相对较低,尤其是幼儿和智障儿童,对陌生人的警惕心不强,更容易被陌生人的花言巧语牵着鼻子走。
警方提醒,家长要告诉孩子避免一个人活动。如果遇到困难,直接找警察叔叔帮忙,尽量不要和陌生人交流。此外,家长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中的儿童被拐骗案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多了解一些防拐骗的安全知识。
防范三:交通事故
放了寒假,大多数孩子都要外出玩耍,可父母仍在工作,孩子的交通安全没了保障。今年以来,市110指挥中心接到13起与未成年人出行有关的报警。
今年上四年级的王乐乐整个寒假都没法和小伙伴们一起跳皮筋了。前几天,王乐乐乘坐公交车去外婆家。到站时,她发现下车的乘客较多,担心自己不能及时下车,在车没停稳时,就抢着下车,不慎摔伤左脚。
提醒:
闯红灯、车速过快、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这些常见的交通不文明行为在未成年人身上并不少见。一些家长的交通不文明行为为孩子做了负面示范,一些孩子的规则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安全意识不高。
警方提醒,家长自身要做好正面榜样,更要叮嘱孩子外出注意安全,要告诉孩子走路要专心,不能看书或手机,要记得时刻观察路面情况,以免被路面上的石块、木棍绊倒摔伤,甚至发生车祸。不要在马路上踢球、溜旱冰、做游戏或追逐打闹。马路对面有人打招呼,不要急于过去,看清路面情况再安全通过。乘公共汽车时,要遵守秩序,等车停稳后先下后上,不要拥挤。乘车时,不能把头、胳膊或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以免被对面来的车或路边的树枝刮伤。
防范四:爆竹伤害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季清介绍,在历年的春节急诊病例中,儿童被爆竹炸伤的病例几乎每年都有。去年春节,11岁的小薛被爆竹炸坏了眼睛,一只眼睛永远无法恢复正常。去年大年初二,小薛去捡一枚尚未爆炸的爆竹,没想到刚靠近时,爆竹炸开,他的右脸、颈部被炸伤,眼睛肿起。家人迅速将他送往医院。相关科室的专业医生被紧急调往手术室参加抢救。由于眼睛和颈部受伤严重,小薛今后要面对烦恼,为此,医院还为他做了心理治疗。
观看爆竹燃放也要注意安全。去年在西来镇,顾先生一家放爆竹时,他7岁的儿子在一旁观看。孰料,其中一箱爆竹点燃后,爆竹没有依次直冲云天,而是突然倒地,四处喷射,围观者惊慌奔逃。他的儿子躲闪不及,衣服和裤子被爆竹炸飞出来的细屑烫成了“马蜂窝”,吓得哇哇大哭。顾先生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得到了爆竹生产单位2000元补偿款。
提醒:
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受伤的人绝大多数是小孩。这些小孩之所以受伤,大多是因为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燃放烟花爆竹。对此,家长们应该注意引导小孩到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地方进行燃放,同时,应有大人陪同,以防意外。不要将点燃的烟花扔向草丛、枯叶堆、垃圾桶等处,应选择空旷的场地,待烟花完全燃尽后再离开。更不要捡拾未燃的鞭炮、爆竹二次点燃。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醒家长,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烟花爆竹,并且有权让经营者尽告知义务,把相关的安全知识、燃放要求全部告知。在燃放烟花爆竹前,一定要认真阅读相关说明,按照操作规程燃放,确保观看人员和自身的安全。
防范五:误食伤害
寒假中,因误食送诊病例时有发生。
去年寒假期间,我市一名5岁小男孩被紧急送到人民医院急诊室。当天晚上,小男孩趴在沙发上玩得正开心时,突然激烈咳嗽,小脸憋得通红,家人发现他嘴里有不少核桃屑子,赶紧把核桃肉从他嘴里抠出来,可男孩还是剧烈咳嗽,同时出现憋气现象。医生怀疑是核桃壳卡进了男孩的气管,随后立即手术,从男孩的支气管中取出一片碎壳。
据医生介绍,发生误食伤害的大多是上幼儿园的孩子。相关病例还有误食塑料袋引起窒息、吃饭玩耍时把筷子插进鼻孔里等。此外,因食物不洁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曾发生过。市民胡女士在斜桥镇某超市购买了两盒大果粒酸奶。回家后,她打开酸奶和家人一起饮用,发现酸奶里有变黑的草莓果粒,明显已经变质。当天晚上,她9岁的女儿出现呕吐症状,她本人和其他家人也身体不适,一家人去斜桥医院急诊。医生的结论是轻微中毒,进行挂水治疗。后来,胡女士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帮助下,获得经销商补偿的4500元医疗费。
提醒:
在幼儿嬉笑、哭闹时喂食,很容易引起窒息。家长喂低龄孩子吃饭和吃零食时,要随时看管提醒。掉在桌子、茶几上的花生、瓜子、纽扣、硬币、水果核、玩具零件等,要及时清扫。此外,购买年货时,要格外注意零食的保质期和包装完整性,以免买到变质的零食。
医生提醒家长,一旦孩子发生异物卡喉时,千万不要采取喝水吞服的土办法,让孩子把异物给强行吞进肚子里,应该禁止喝水,因为喝水可能加剧堵塞。万一异物卡住声门,不仅很难用水送服,相反,水会堵住声门余下的空隙,加重患者的窒息症状。紧急情况下,家长可拍击孩子的背部,使异物咳出,或用手指抠出异物;也可以将孩子扶直,在身后将其紧抱,双手紧压其腹部,利用腹腔压力取出异物,若无法取出,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