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安小镇, 为世界高档丝定价
新华报业网讯 “这是法国爱马仕公司老板赠送的。”69岁的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公司董事长卢克松打开包装盒,取出一条橙色大丝巾,让记者“团起来揉”,再轻轻抖开,丝面又平滑如初。
“丝巾中有一半富安丝。”卢克松抻开丝巾,对着窗外的阳光说,经线用的巴西丝,纬线用的富安丝——在国际丝绸界,“中国丝”与“富安丝”是近义词。
他翻出手机中储存的照片,指点道:LV、香奈尔、爱马仕、阿玛尼等世界奢侈品牌的生产商,如来中国,多半辗转到位于盐城东台市富安镇的公司,聊聊国际丝绸行情,敲定原料订单。
老卢说这话时神情淡定,底气十足。因为全球每年使用的1000吨高档生丝中,有600吨来自中国,其中老卢公司又占300吨。富安小镇,是国际高档生丝最大生产基地,掌控着国际高档生丝定价权。
提供其余300吨高档生丝国内企业,难道就没有话语权?“问得好!”老卢接过记者话茬说,那十几家企业分散在全国四五个省,规模不太大。关键是,他们没有自己主导的桑园,无法控制栽桑面积和蚕茧质量。
说着,他递给记者一份《富安镇2005年到2014年桑园面积和蚕茧收购统计表》——10年来,全镇桑园面积一直稳定在5万亩,在全国乡镇中位居首位。
经过几轮“蚕茧大战”,全国桑园面积逐年减少,其中我省已从“全国老大”跌到“老三”。在四面砍桑声中,富安如何做到一枝独秀、把“根”留住?
“稳桑,重在保蚕农利益。”老卢说,他们率先在全国创建“公司+蚕业合作社+农户”的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产业模式,蚕农按合同养“标准蚕”,公司提供多项技术服务,并按保护价定购优质茧,蚕农还享受公司利润的“二次分红”。“收入有增无减,谁还砍桑?”
国内国际蚕桑市场持续低迷,让丝绸企业朝不保夕,反哺蚕农,谈何容易?“宁亏企业、不亏蚕农!”这位原全国人大代表面色凝重地回忆起1996年往事:1年前定的收购保护价,每公斤比收茧时的市场价贵10元。我们认亏吃,咬咬牙,从银行贷了1500万元,用于收购和分红。“人心都是肉长的,蚕农主动挑最好的茧卖给我们。公司和蚕农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