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演魔术杂技的妈妈和讲解员女儿
中国江苏网3月30日讯 (记者 徐其崇 通讯员 任丽茹)照相地点同在市区马陵公园内宿北大战纪念馆门前,1990年,3岁的李晓敏在妈妈的怀中的相片;25年后,当上妈妈的李晓敏怀抱3岁的儿子与妈妈合影。作为宿北大战纪念馆讲解员的李晓敏,每当看到自己小时候与妈妈的合影,说她这一家始终与马陵公园以及宿北大战纪念馆有缘。
母亲曾是杂技演员
李晓敏的妈妈名叫夏玉萍,今年57岁,退休后经常帮助李晓敏带孩子。“我的外公曾是宿迁杂技团的团长,原宿迁县文化艺术界都了解他,现在退休在家颐养天年。”说起自己的家事,李晓敏露出骄傲的神情,她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艺术世家。
“我从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练魔术杂技,1972年就成为宿迁县杂技团的一名演员,直到1983年,我结婚后生下大女儿,才离开杂技团。”夏玉萍对记者说,她当时在杂技团表演魔术杂技节目很多,诸如转碟含花、浪桥飞人、狮子舞、变钱、变鸽子以及幻影表演,曾在全国各地表演过。
“成立地级市的时候,我还应邀上台表演很多魔术节目,如果现在有道具,很多传统的魔术节目我照样还能表演。”夏玉萍说,李晓敏是她的二女儿,也许是受她的影响,两个女儿从小就展露出文艺才能。“我小的时候在城北小学读书时,就是学校里的鼓号队指挥,我两个女儿后来都在这所学校就读过,也都是鼓号队指挥,城北小学就是现在的宿城区实验小学。”谈起她家的演艺人才,夏玉萍说这都是遗传的。
她家住在公园边上
“我从小到大,生活和逗留最多的地方就是马陵公园了,因为我的家就住在马陵公园东门斜对面,属于老城区新盛居委会马口街。”李晓敏说,她是1987年出生的,记得小的时候,妈妈总会带她到马陵公园里玩耍,因此,她对马陵公园有着深厚的感情。
“当时妈妈抱着我照相的情景已经记不清楚了,我只记得过去的马陵公园脏乱差,玩的地方并不多。后来经过升级改造,公园的景色越来越美。”李晓敏说,在她读小学时,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公园管理人员。“我家就住在公园边上,老家拆迁后,新买的房子与宿北大战纪念馆仅仅是一墙之隔,可以说我的一家人这辈子都围着马陵公园转了。”李晓敏说。
李晓敏和大姐出嫁后,一有空就回娘家,因为她们知道,父母亲把她们培养成人不容易,“常回家看看”成了这对姐妹俩的习惯。“爸爸妈妈虽然身体很好,退休后衣食无忧,作为儿女的经常来到老人身边,这就是家庭的温暖。”李晓敏说,妈妈当了11年杂技魔术演员,后来到电视台从事财务工作。退休后看到女儿们各自走上工作岗位,并各自拥有幸福的小家庭,辛苦半辈子的她现在生活得无忧无虑,只想着如果有机会,还想给大家表演魔术杂技节目。
当上纪念馆讲解员
“我从小就喜欢艺术,后来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大学毕业后,我在博物馆担任讲解员。”李晓敏说,去年上半年,马陵公园内的宿北大战纪念馆因工作需要,公开招聘讲解员,从小在马陵公园边上长大的她心动了。“我从小就希望自己长大后在公园里工作,有了这个机会我怎么能放弃呢?”李晓敏说,她报名应聘后,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从去年开始,她就当上了宿北大战纪念馆的讲解员。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地标可以反映出这座城市的变迁,折射出其发展的轨迹。马陵公园作为宿迁的地标建筑经过不断更替,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李晓敏说,马陵公园是宿迁第一个烈士陵园,自1935年建成以来,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为了更好地向游客讲解马陵公园以及宿北大战的历史,李晓敏和队友们创新讲解方式,采用打竹板的形式来讲解,给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现在已成为马陵公园的员工了,没事的时候,我会带着妈妈和孩子到公园里来游览,那样,我就能找回儿童时代的我,也更能激发我热爱这份工作。”李晓敏说。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