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部研究宿迁治水文化 堤渠埝坝地名展现古今战洪图
中国江苏网11月24日讯 (记者 徐其崇)宿城区幸福街道矿山社区党委书记王家权经过多年搜集整理,通过宿迁众多堤渠埝坝这些地名,再现宿迁古往今来人们战胜洪水的宏大场面。王家权告诉记者,“谈水色变”一词用在宿迁先民们的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为了除水患,宿迁古人兴水利,约束水的堤渠埝坝及洪水湖泊退去的地名,在历史不同时期也都映现出来。除极少数是乡镇及行政村名,大多是自然村名,有的是无村落、上了年纪的老人才知道的地名。把这些堤渠埝坝地名挖掘整理出来,影射出宿迁独有的“治水文化”。
有关堤的地名
缕堤———近邻河滨的“各围之外基”称为缕堤,即靠近水边水岸的堤,比如运河、黄河两边河岸的堤。遥堤———筑在缕堤以外,距河岸较远,用以防范特大洪水的堤,一里余或二三里的“各围之内基”,比如南徐淮路,它是黄河、运河共同的防汛堤。
运河东首人们通常称的太皇堤,也就是遥堤(现已夷平)。太皇堤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防水淹祖陵而修建的重大水利工程,因为它为祖陵而建,故称太皇堤。
月堤,是半月形的堤防,在险要或单薄的地段于堤内或堤外加筑形如半月之堤。宿城区蔡集镇有两处月堤,湖滨新区洋河滩有一处月堤,洋河新区黄桥村(原南蔡境内)有一处月堤,原古城南有一处月堤。
岔堤,地处黄河堤分岔处,在洋河新区黄桥村(原南蔡境内)有一处,现在那里是一条三岔路。
以姓氏命名的堤分别是,宿城区洋北镇的管堤、蔡堤,蔡集镇的盛老堤,南蔡乡的吴堤,宿豫区仰化镇的刘小堤。
以方位命名的堤分别是,宿豫区仰化镇的东堤、丁咀镇的南堤、顺河镇椿树东堤、宿城区洋北镇的后堤、南蔡乡的西小堤、项里街道永阳的西堤。
以大小区分的堤分别是,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乡的小堤、宿城区幸福街道东大社区的老堤头。
以河流命名的的堤,是洋北镇的黄堤,以古黄河命名。以新命名的堤有,宿城区南蔡乡的新堤、洋北镇的新堤。折断的堤有,宿城区双庄镇境内的“断堤头”,此处为黄河堤决口处,在宿豫区仰化境内有一个“小断堤”。以形状命名的堤叫条堤,在宿城区双庄镇白堡居委会境内。
清朝时期,皇帝到宿迁下船上岸,走过的河堤叫御堤,位于城南污水处理站以南。护城堤,在马陵河东岸,港务处西,南北走向。饮马堤,给马饮水,比喻马到这个地方了,就是军队到这里了,原城南污水处理站向西的堤即为饮马堤,现指黄河滩,老职业中学门前南北路。
老城区的奎楼堤,道光三年(1825年)在东关护城堤上陆祠堂东建奎星阁,此堤位于新实小马陵河东侧。
有关渠的地名
通济渠,又称汴河,它是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的大运河,现在宿迁泗洪境内一段33公里。其他的渠都具有现代性,系解放后改造良田灌溉的送水渠。诸如一支渠、三干渠、五斗渠等等,在宿迁境内不胜枚举。
有关埝的地名
所谓埝,就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或副堤,土埂。在宿城区王集镇境内现在还有这样的地名:朱赵埝、刘埝、翟埝、张埝、力埝、宋埝。在湖滨新区皂河镇境内有:于埝、老埝头(两处)、韩埝、高埝、赵埝(曾经叫赵埝乡,后改为滨河乡,现与皂河镇合并)。
有关坝的地名
宿城区双庄镇梨园境内有一处叫上坝,曙光境内有一处叫下坝,湖滨新区皂河镇有一处叫下坝,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乡境内有一处叫下坝、南蔡乡农科境内有一处叫下坝。
在宿城区双庄支口境内有董坝,湖滨新区黄墩镇境内有闸坝。
清朝期间,为防运河决口,曾用芦柴泥土在此筑成四个坝子,故而得名四草坝,位居宿豫区顺河社区境内。
以姓氏命名的坝有:以姜姓命名的姜坝,在宿城区罗圩乡境内,以朱姓命名的朱坝台在湖滨新区皂河镇境内,朱坝窝是因黄河坝被水冲坏形成窝塘,朱姓在此居住得名。另有龙虎坝,在河滨街道半窑社区境内。
湖泊退去留下的地名
埠子:据传明代中叶前,马陵山余脉岭西有一南北狭长湖泊,湖泊年年淤积,形成埠子(滩头),不少商贩纷纷来此经营商业,久而久之,形成集市,故称为埠子。湖稍:原埠子伸向西北角的湖稍处得名。
皂河:清康熙十八年时(1680年)该地疏河道,此处皆为黑土,取名皂河。
丁嘴:据《宿迁县志》记载,县东三十里有仓基湖。相传建仓之处是仓基湖东嘴,有山东丁姓逃到此落户,逐渐形成村庄,故名丁嘴。
高嘴:宿城区埠子镇境内。尖湖:宿豫来龙新城境内。柳湖:湖滨新区黄墩乡境内。下湖:宿豫区保安乡境内。洼:石洼、三洼在宿豫区新庄镇境内。茆洼在宿豫区大兴镇境内。丰洼、邓洼:在宿豫区顺河镇境内。何洼:在宿城区洋北镇境内。徐洼:在宿城区龙河镇境内。田洼、徐洼:在宿城区蔡集镇境内。高洼:在湖滨新区晓店镇境内。大张洼:在湖滨新区黄墩镇境内。
王家权告诉记者,宿迁自古以来屡遭水患,素有“洪水走廊”之称。下相老城、宿豫老城、元朝时期宿迁老城相继被水吞没,先民们屡遭洪水之苦。堤渠埝坝地名是时代产物,是特定时期记载方位的记号。后人了解它,在丰富我们乡土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古老的土地。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