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民生园林建设百姓叫好

07.11.2016  04:31

  “每天到公园逛一逛,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宿迁现在步行300米可以见绿,500米可以到公园赏花,对咱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绿色福利。”家住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府苑小区的赵女士,每天早晚都要到古黄河水景公园走一走,公园里绿树成荫、风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宿迁按照“生态、精致、时尚”的城市建设定位,围绕彩色、林荫、花园、海绵的建设目标,全力推进民生园林建设,在城市绿道和街头绿地提升改造、生态廊道建设、单位庭院开放式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越来越多的绿色提升了宿迁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成为唯一检验标准,民生情结由此而生。

  一组数据体现了宿迁对生态的执着追求:建市初期,城市绿化覆盖率23.1%,绿地率1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平方米。如今的宿迁,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2.62%、39.61%和15.1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14%,市民走出家门不远,就能走进绿色空间。

   注重色调运用,打造多彩景观城市

  走进距离中心城区仅7公里的三台山森林公园,一望无际的花海猝不及防地扑入眼帘,在逐级错落的梯台上无尽蔓延至蔚蓝的天际。游客告诉记者,现在的三台山不像从前了,一年四季皆有景,季季变幻景不同。

  就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占地近7平方公里的原始林场,进出、落脚都不方便,普通市民几乎无法光顾。

  2013年,宿迁市提出,城市绿化由单一的绿色向缤纷多彩转变,由单一的数量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打造彩色生态景观城市。

  此后,三台山森林公园扩面提质工程全面展开。在原始林场开挖镜湖、晴翠湖等人工湖泊近10个,新增2000多亩花海和8500亩生态公益林,并在森林景观区、衲田景观区、健康养生区三大区域规划建设15个景区、60个项目。

  黄河南路花街、洞庭湖路樱花隧道、文汇巷紫薇大道等景观大道先后建成,骆马湖南侧沿墙绿带、南海路节点花境等近30 项花海、花墙、花廊相继打造,营造出色彩斑斓的城市生态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宿迁的城市色彩有着清晰的分区规划。宿迁市住建局副局长张学武告诉记者:“中心城市北片区以乌桕、红榉、三角枫为主打树种,打造成红色植物景观片区;南片区以银杏、五角枫、无患子为主打树种,打造成黄色植物景观片区;中部区域以乌桕、红榉、银杏、无患子、晚樱为主打树种,打造成多彩植物景观片区。

  此外,宿迁还注重选择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利用植物物候变化,分区或分段配置园林树木,以突出某一季节的植物景观,打造出春花、夏荫、秋色、冬姿等不同的景观。

   建设生态廊道,提升园林绿化品质

  绿色是城市生态的底色,也是群众幸福感的基点之一。宿迁在民生园林建设过程中,努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绿色福利。

  这几年最让宿迁市民津津乐道的,要数古黄河沿岸的生态公园。依托古黄河水资源优势,宿迁从古黄河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入手,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滨水景观和功能设施配套。通过绿道和水陆一体的游览线路串联,宿迁将古黄河沿线滨水空间,打造成集休闲健身、游憩娱乐、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绿道系统,先后建成了古黄河水景公园、雄壮河湾公园、鸣凤溥公园等,既保护了沿河生态,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宿迁还以人民大道为轴线,完善绿地功能,建设贯通的慢行绿道,增加休闲健身广场、林下座凳、景观廊架等设施,让市民能够置身绿地颐养身心。

  此外,宿迁通过栽植枇杷、柿树、樱桃等鸟类喜欢的浆果类树种,设置人工鸟巢,打造鸟类生活栖息地。目前,已先后在千鸟园、水景公园等8个公园,实施招鸟引鸟的群落景观工程改造,吸引大批鸟儿“落户”。

  开放单位庭院,与外部绿地无缝对接

  今年2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张学武坦言,要让封闭小区打开难度颇大,于是宿迁提出让单位大院先打开,做个表率。

  目前,宿迁市农委、水务局、烟草局等10家单位已经实施开放式改造,打破围墙、围栏壁垒,将单位庭院开放,改造出来的绿地与城市绿地有机串联,同时与周边区域的规划、建筑、景观等有机融合。

  “因为小区内绿化配套比较少,缺少健身器材和休闲场所,平时我们都是穿过农委到黄河公园散步。”85岁的戴淑文居住的小区与宿迁市农委大院一街之隔,农委大院完成开放改造后,她去公园散步更方便了。

  现在,农委大院60多米长的围墙已全部拆除,门卫室后移至办公大楼内,还在人行道上搭建了花架,巧妙地将没有围墙的农委机关大院与街面区隔开来。农委大院里的圆形花坛雏形初具,很快将与街区浑然一体。

  单位庭院开放,不是简单地拆除围墙、打开大门,而是在拆除围墙后增加游乐休闲设施,实现单位庭院内部绿化、道路、设施公共化,形成城市绿色公共空间,让百姓能够亲近自然。

  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宿迁市10个单位大院均将与外部无缝对接,同时将新增约5.6万平方米公园绿地,可直接服务周边6个居民小区,真正实现城市绿地变庭院绿化、单位建筑成城市街景,让百姓享受到更多绿地资源。

   围绕旱吐涝吸,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记者来到鸣凤漙公园时看到,几个小朋友正在北侧沙滩处愉快地玩耍。作为宿迁打造海绵城市的试点公园,鸣凤漙公园占地2.5万平方米,以水为媒,精心设计了浪漫花径、水塬天地、水湾栈道和城市绿芯4个功能区。

  其中,城市绿芯功能区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利用道路与水面的天然高度差,通过植物阶梯级过滤池的方式减缓雨水径流,能够在下雨时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还能在必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城市雨洪管理的目的。

  从2014年起,宿迁就把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相结合,打造集雨、节水型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目前,已先后建成九鼎公园、西湖路运河桥头公园、财政广场、环城北路生态廊道等一批海绵城市试点项目。

  此外,宿迁还通过景观水体及雨水收集池调蓄削减外排雨水量,将雨水资源更好地用于苗木灌溉养护;采用透水铺装增加城市透水、透气面积,调节气候,增大地表相对湿度,补充城区地下水资源;新建或将原有旱溪扩大、加深,增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面积,提高雨水收集量,旱溪底部铺设防水毯及景观石,栽植水生植物,打造雨水再生景观;推广使用植草沟,替代硬质排水沟,起到收集、净化雨水的功能,让绿地变身为城市海绵体。

  ( 李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