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发力"生态+" 旅游业增速连续9年领跑全省

16.11.2015  11:10

  今年前10个月,宿迁接待国内外游客15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及22.3%,旅游业主要指标增速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

  为什么是宿迁,这个旅游资源看似并不丰富的城市,旅游业发展增幅能多年领跑全省?答案要在好生态里寻找。洪泽湖湿地、三台山森林公园……游宿迁,深呼吸,已成很多人向往的事。

  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表示,宿迁有三宝——改革、青春、生态好,其中,生态好是最大优势,但一定要把这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投下14亿元,灰姑娘变美公主

  “那山那水衲田”,今年秋天,这6个字走红微信圈。

  “那山那水衲田”,就在三台山森林公园。三台山,原名嶂山,面积6.8平方公里。山,很矮,最高海拔仅73.4米,虽是省级森林公园,并跻身3A级景区,但多年无名,直到今年,才名声大震。

  “三台山原生态是好,但宿迁不南不北,气候不冷不热,植物不温不火,满山小老树,这样的生态很难说有优势,更谈不上景观优势。”宿迁市市长王天琦说,生态建设需要加大投入,依靠高水平的规划与建设,经营特色,塑造品牌,把灰姑娘扮成美公主,才能产出更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打造“最美的生态,永远的时尚”,宿迁去年启动三台山森林公园扩面提质工程。市里邀请俞孔坚、何镜堂等知名专家牵头规划设计,保留原生态,培植新生态,再造新景观,给三台山换上绿色、时尚新妆。

  投入14亿元,上万人施工大半年,今年国庆三台山公园正式开园,引来如潮点赞。7天里,游客转发景观视频微信160万条。

  那山,变大了。宿迁市政协副主席华志明介绍,改造后,三台山公园面积扩大近1倍。原有6000亩树,不砍一株,铺路、修桥遇树统统让路。老树身边,扩种大量乡土树,新植29.5万株乔木,营造自然森林景观。

  那水,滋养一座山。“山上没啥水,土壤板结,树长不好,秋冬天气干燥,就怕发生火灾,没水救啊!”三台山护林队长康绪忠今年不用怕:附近骆马湖的水,沿着新开的沟渠,潺潺流进深山。新挖的10个人工湖,波光粼粼,给山添了灵性。

  衲田,花海醉人眼。利用三台山高低起伏的地形,借助道路、水系缝合,将610多块花田拼成一体。二月兰、波斯菊、格桑花……148万平方米景区内,50多种花卉四季接力,黄、红、紫相连,宛若摊展的百衲衣。

  满目美景,背后是看不见的生态财富增值。2.9平方公里的森林增至5.5平方公里,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生态服务价值每年可达1.13亿多元,数倍于从前。

  “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宿迁启动“天蓝、地绿、水清”三大生态工程建设。市里财政虽不宽裕,但对生态投入不遗余力,增幅高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幅,今年排定20个生态文明工程重点项目,总投资146亿元。

  少索取多呵护,擦亮“江苏的宝

  好生态需要建设,更需要精心修复、刚性保护,让脆弱的生态旧伤早愈,少添新伤。

  坐拥洪泽湖和骆马湖两盆“清水”,水是宿迁人的骄傲,他们懂得,必须少索取、多呵护,使得河湖卸掉重荷休养生息。

  75万亩的洪泽湖湿地被誉为“江苏的宝”,过度养殖曾戕害这里的生态环境。近3年,保护区投入1.2亿元,退养还湿3万多亩。到2020年底,20多万亩围网将全部拆除。退出的湖面,已种上水生植物。保护区管委会主任马向东介绍,退渔还湿,使湿地鸟类数量比5年前增加三成。保护区现有鸟类194种,占江苏鸟类资源一半以上。

  作为60万人水源地,骆马湖对宿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000艘采砂船、运砂船云集湖面多年,一艘船采砂一天,净赚5000元,骆马湖水质却因此备受影响。骆马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郑思广说,宿迁今年铁腕整治骆马湖非法采砂,全市376艘采砂船全部集中停靠,禁止作业。采砂,这个很来钱的行业,已被逐出骆马湖。

  宿迁市环保局副局长路黄中介绍,今年该市生态红线区域面积扩大973平方公里,达2739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32%,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骆马湖生态修复方案正在编制。环保部门提议,把骆马湖生态红线区域从0.4平方公里扩至18.4平方公里,将骆马湖及周边区域纳入其中。而洪泽湖已被全部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

  用足绿色优势,好生态可以当饭吃

  今年国庆长假,三台山森林公园接待游客32万多人次,日均接待游客4.58万多人次,超过以往两年接待的游客量。对此,宿迁市旅游局局长陈伟并不惊讶。这7天,宿迁接待游客567.3万人次,同比增长21.5%。去年,该市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猛增34.5%及44.7%,分别是“十一五”末的3倍和5倍。

  旅游业井喷,从一个侧面佐证:生态资源可以转化为发展资源。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的宿迁,面临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与土地制约,这就好比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必须少吃饭。现实倒逼宿迁切换发展路径,用足绿色优势,向“生态+”要发展空间,“绿”瓶装新酒,让好生态产出更多财富。

  洪泽湖湿地设计九曲十八弯的芦苇迷宫,国庆期间涌来20多万游客,游芦苇荡,看白鹭飞;逛北方山村,看时装秀,在大食堂吃饭……三台山森林公园正抓紧招商,植入吃、住、购、游、娱等元素,黏牢游客的心。

  “生态+”,不只是“+”旅游,而且正在“+”创意产业、“+”养老产业。8月,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与宿迁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三台山,发展疗养康复、特色医疗、体检保健产业。在晒米台,一幢幢做旧的宿迁民居,将成为创意产业工场。宿迁明确,三台山扩面提质工程整出4000亩地,不上工业,不搞房地产,全部用于“生态+”产业。

  好生态可以当饭吃。樊德超一家7口人,原在洪泽湖捕鱼,年收入仅2万多元。退渔还湿后,县里协调60亩外湖水面给他养螃蟹。湿地游火了,他又去摇游船,一次挣40元,最多一天能摇6次。近4年,宿迁旅游从业人员增加一半,去年突破10万人。(孙 巡 徐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