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助力“中华蟹”潇洒“走出去”

03.12.2015  10:38

  10月21日,从宿迁洪泽湖走出的200千克大闸蟹,在迪拜顺利通关。11月24日,又一批大闸蟹远赴新加坡。“洪泽湖大闸蟹如此潇洒地‘走出去’,宿迁检验检疫局功不可没!”泗洪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晓东说。

  用质量护航

  这是2014年年底的一次不寻常的会议。江苏检验检疫局、宿迁检验检疫局会同泗洪县政府主要领导、大闸蟹养殖和出口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分析查找大闸蟹养殖和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起探讨解决方法,形成了检地双方齐心协力为大闸蟹“走出去”保驾护航的共识。

  “要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提高企业管理能力,解决源头安全问题。”江苏检验检疫局蒋原副局长的一席话,代表了该局支持苏北“三农”发展的决心。于是,宿迁局积极探索,以大闸蟹出口为轴心,以扭转养殖管理模式为出发点,由泗洪县政府牵头协调,推动各出口企业对养殖全过程进行管理。

  今年一开春,宿迁局局长陈久春和动植检部门同志的身影就常常出现在洪泽湖畔。他们多次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往返奔波4个多小时,赴泗洪县洪泽湖螃蟹养殖区考察指导出口大闸蟹核心区建设。

  与此同时,宿迁局创新监管方式,出台驻厂官方兽医暨特聘质量监督员制度,外聘专业技术人员驻厂监管,协助检验检疫部门组织的各类监管、监装,实现无缝介入、全程监管。按照安全风险监控计划、疫病监测计划,深入湖区对辖区内出口大闸蟹备案养殖场,开展微生物、重金属及农、兽药残留等安全风险项目的全程监控,成效明显。

  建安全通道

  10月24日是个双休日,江苏绿康洪泽湖大闸蟹有限公司的4批大闸蟹已从陆路运到深圳,急待发往香港。可是,由于电子报检系统出现故障,深圳口岸不敢贸然放行。正在企业不知所措之时,宿迁局工作人员小赵出现在报检大厅,她灵机一动,用手机拍下检验检疫单证,再用微信同时发往深圳检验检疫局和宿迁大闸蟹贸易公司,一次出口通道上的梗阻瞬间化解。

  为了保证大闸蟹出口顺利,宿迁局在省局动植处的指导下,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一起,建起了一道环环相扣、交流合作的安全通道。他们用ISO9000、HACCP等质量管理理念、模式,推动从县政府层面建立出口大闸蟹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规范企业管理,开展驻厂帮扶,指导出口大闸蟹企业进一步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作业指导书17个。在宿迁局的指导帮助下,辖区5家活蟹、冻蟹出口企业先后多次顺利通过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官方检查,获得一致好评。

  2012年,宿迁局在与宿迁市农委、江苏省洪泽湖渔管办、泗洪县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召开四方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养殖水域环境检测、饲料及兽药等投入品管理、产品供货证明出具、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及监装等各方职责,建立了以政府检测为依托、以大闸蟹出口龙头企业为补充的安全区域性检测网络,着力形成药残检测、病害预报、环境监测、国检监控“四位一体”的控制体系,形成了大监管合力。

  树品牌形象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份《泗洪县出口大闸蟹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四个100%”“四无”的目标要求,旨在通过品牌建设,将泗洪县洪泽湖丰富的大闸蟹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和经济优势。

  陈久春介绍说,该局积极实施“泗洪大闸蟹”品牌提升工程,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着力打造“中国最干净的螃蟹”。为了让洪泽湖大闸蟹打响品牌,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泗洪县委常委薛东风会同宿迁局和该县相关部门,走进大闸蟹养殖重镇临淮,在大闸蟹养殖场、暂养地与出口企业面对面交流,探讨出口特点要求,找准行业规律,确立了一手抓监管、一手抓对外品牌注册的工作思路,全面开拓境外市场。

  如今,从小打小闹的人工养殖到“大养蟹”,再到“养大蟹”“养好蟹”,泗洪的大闸蟹养殖已经成为全县水产养殖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全县大闸蟹养殖面积27.01万亩、养殖产量3.53万吨,产值24.48亿元,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67.25%。目前,泗洪县已经获批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大闸蟹)质量安全示范区”,辖区共有登记出口河蟹养殖面积达19381亩。洪泽湖螃蟹相继出口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13年,时隔七年后,洪泽湖大闸蟹恢复对台湾出口,辖区内有3家企业获得大闸蟹输台资质。泗洪县连续十年位居全省县级大闸蟹出口量第一。截至2015年11月底,经宿迁局现场检疫合格,已出口大闸蟹438吨、货值1496万美元,其中输台254吨、货值899万美元。“绿康”品牌成功在台湾地区注册,推出的“冠军蟹”“放心蟹”“清水蟹”越来越畅销,名声越来越响,品牌地位进一步巩固。通讯员李莹莹张 羽特约记者李正法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