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农房改善 村民:生活犹如在画卷中
中新网宿迁7月13日电 (记者 刘林)“现在就像生活在画中一样。”12日,谈起在新型社区的新生活,家住宿迁市宿豫区振友社区的沈光英笑得合不拢嘴。“家前屋后都是小菜地,打开门就是公园,社区还有食堂。”
沈光英告诉记者,通过农房置换,她花了不到五万元就买下了这栋168平米的两层“小别墅”,家里十多亩土地也都流转了,一年有一万多元的流转费用。
航拍振友社区,周边全是莲藕基地。 振友社区供图振友新型社区位于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宿迁市宿豫区杉荷园景区。目前,社区占地13000亩,建成住房500套,配套建成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百姓大舞台、百姓大食堂、厂房和便民超市等。
走进振友社区,500余套二层小洋房参差排列,家前屋后的菜园里硕果累累,黄瓜、豆角上了架,辣椒、西红柿、茄子五颜六色,郁郁葱葱;社区四周是一望无垠的莲藕基地,碧绿荷叶遮天盖地,粉红的荷花亭亭玉立。阵雨方歇,已有不少游客徜徉在夕阳中。
社区村民家前屋后都规划了小菜园。 刘林 摄在社区村民陈辉家中,小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楼是宽敞明亮的厨房和客厅以及自己的卧室,二楼的三个房间则留着给儿子一家周末回来住。“儿子一家在市里生活,几年前孙子到家都不愿意留宿,现在好了,每个周末他们都要回来过两天,就像度假一样。”
谈起近几年家乡的变化,陈辉感慨万分。“我是村里的医生,以前的土路一下雨,烂泥陷到膝盖,我到村民家中给人看病,经常得步行一个多小时,现在都集中在一个小区,道路修的这么好,散步几分钟就过去了。”
社区还专门配备了老年人食堂。 振友社区供图“社区太方便了,还为我们超过60岁的老人开了大食堂,每天5元钱,早饭和中饭就全解决了,早餐有包子、油条、稀饭,午餐是三菜一汤,有荤有素,每天都不重样。”陈辉说,社区有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负责送餐,“以前小孩在城里上班,总担心我生活不好,现在反而很羡慕我。”
农民住房条件变好变优了,乡村整体面貌更靓更美了,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也在增速提质。
12日傍晚,振友社区村民茆忠余正在张罗着将当天新采摘的几万斤早藕装上大货车,它们将被连夜运输至上海、广州等地市场。
掩映在荷香中得振友社区。 振友社区供图。茆忠余在社区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莲藕。“每亩莲藕的纯利润大约1000多元,今年纯利润估计在100万元左右。”茆忠余说,社区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莲藕种植特色村,种植莲藕一万余亩,社区村民不但可以领取土地流转费用,还可以到莲藕基地帮工挣钱。“产业链做大做强了,全国各地的采购商蜂拥而至,根本不需要自己每天出去卖藕,在地头就交易完成。”
据了解,振友社区是“十三五”江苏省定经济薄弱村,2015年,该社区集体收入仅为7万元,2016年增加到18万元,2017年增加到37万元,2018年增加到52万元,2019年增加到147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116万元),社区所有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
“我们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共空间治理,此外,我们还在市区购买商铺,在镇里投资厂房,这些租金收入也不少,2020年我们实现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30万元。”振友社区党支部书记丁春龙介绍,村集体有了钱,就要还之于民,社区每年给老人的伙食补贴差不多30万元,物业管理费用30余万也是村集体支付。此外,社区每月给老人免费理发,给考上好学校的学子们发奖金。
“在宿迁,像振友社区一样的农房集中居住项目累计开工建设196个,已竣工项目111个,受益农户16.3万户,33个项目入围省级示范创建项目,数量苏北第一,占比全省近1/3。”宿迁市委副秘书长、市农房办主任张保平介绍,该市一大批质量优、配套好、产业旺、环境美的农房新社区达到城市社区水平,真正让农民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张保平告诉记者,宿迁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农房项目,围绕农房项目配套农业重大项目、打造产业链,统筹谋划农房项目区产业发展,全市已累计建成农业重大项目408个,生态高效农业面积占比突破40%,新型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26万元,群众在“搬得出、稳得住”的同时,实现了“能致富、生活好”。(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