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的行为,你规避了吗?

28.09.2016  04:10
  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创造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危险,如果生活中不加注意就会造成自己的信息泄露,从而给诈骗分子有机可乘,造成自己财物损失。那么究竟哪些事情能够造成信息泄露呢,警方梳理以下情况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 1、见到免费WIFI就连 一些免费WIFI实际上是“钓鱼WIFI”,由黑客搭建,一旦连入,15分钟之内黑客就能窃取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密码,甚至包括网银的密码、证劵账号密码等。 警方提示:出门在外不要随意连接免费WIFI,一定要明确WIFI的正规来源。 2、废旧名片当废纸扔 有一种“信息录入员”专门在垃圾桶收集废旧名片,把信息录下来以几块钱的价格出售。一旦中招,骚扰电话就随之而来了。 警方提示:不用的废旧名片最好销毁,不要随意丢弃。 3、快递单当垃圾丢 快递单上注明有姓名、电话、收件地址等这些重要的个人信息,如果随意丢弃被有心人捡到,不仅可能遭受财产损失,还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警方提示:收到货物后应当将个人信息销毁。 4、各种支付账号密码简单 一些用户为了图方便,把QQ、微信等各种网络账号以及支付宝、大明支付等支付账号的密码设置得十分简单,非常方便黑客破解账户,盗取密码,造成钱财的损失。 警方提示:在设置密码时最好字母加数字提高密码等级,最好不要所有账号均用统一密码,防止遭遇连续诈骗。 5、简历随手扔 在招聘会上,经常会看见一个人带几十上百份简历,只要感兴趣的就随手把简历递过去。许多简历被遗弃在展台前面,其中包含了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学校信息等,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警方提示:投递简历要有的放矢,招聘会后注意回收被遗弃的简历。 6、ATM机的回单拿到就丢弃 许多不法分子通过小小的凭条查询到客户的许多信息,包括账号、卡号、银行建立的客户ID卡,身份证号等。 警方提示:在ATM机上取钱后,不要随意丢弃回单,最好能销毁。 7、废弃手机/SIM卡当废品处理 你的个人信息会自动存储在手机和SIM卡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捡到之后会偷窥你的隐私和个人机密。 警方提示:不用的手机和SIM最好能够销毁,避免被有心人利用。 8、随意下载手机免费软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ndriod软件专区与苹果专卖店都有大量的免费程序可供下载,不过免费的午餐也不是好吃的,一些免费的小程序会暴露你的地理位置和其它的网络账户信息! 警方提示:不是必须使用的小程序,最好不要下载。 9、用网盘上传文件不加区分 现在,代表着大数据概念的云计算火热起来,许多网友纷纷使用云网盘,习惯性地不管什么东西都同步到云端,包括一些隐私文件在内,并且不对隐私文件加密。一旦个人账号被盗或者云网盘的厂商发生数据泄露,问题就来了。 警方提示:最好不要上传含隐私的文件到云网盘,必须上传的要加密。 10、见码就扫 如今,“扫一扫”演变成一种潮流,可是一些网友见码就扫,不看说明,也不问来源,认为扫一扫就有惊喜。殊不知把深藏木马病毒的自动下载链接扫了下来,个人信息就这样被泄露,后悔都来不及。 警方提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见码就扫,在明确二维码的来源和正规性后,再考虑是否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