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家庭农场75%种粮 亩均效益最高可达2500~3000元
今天,新桥镇三太村褚汉林家庭农场的新米上市。农场主缪是非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季水稻采取稻鸭共作模式,比正常水稻生长期长1个多月,用生物诱虫灯灭虫,不喷农药,用鸭子的排泄物作为天然生物肥料,亩产虽只有400公斤,但产出的米完全是绿色无公害,每公斤批发价在10元以上,再加上养鸭的收入,效益远远高于常规水稻种植。”
在我市,像缪是非这样靠科学种粮收获喜悦的农场主还有不少。据市委农工办最新统计,截至12月初,全市发展家庭农场617家,其中经营稻麦种植的家庭农场约占75%。经营较成功的亩均效益2500~3000元,是一家一户种粮的数倍。“同样是种粮食,家庭农场实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能大大降低成本。”市委农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种水稻为例,病虫害统防统治,一亩地能节省60元;施肥的效果也比一家一户施要好。此外,土地流转、整理后,全是机插秧,比原来直播水稻每亩产量增加100公斤,收割成本也比原先下降20~30元/亩。
家庭农场的粮食“种法”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西来镇龙飞村,德丰家庭农场引进水稻鱼鳖龙虾混合栽培模式,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鱼龙混作”。好处是鱼、鳖、龙虾能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肥,减少病虫害。水稻生产期不用打农药,生产出来的大米堪称绿色食品,比普通大米每公斤贵10元,还供不应求。斜桥镇一三家庭农场,农场主宋旭贤采用植保无人机撒农药,1200多亩稻田全部种植“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南粳5055”,田边设置太阳能诱虫灯捕捉害虫,确保稻田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生产的全是无公害稻米,并注册了“百花港”商标,与上海、南京等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
市农委农推中心主任朱杰说,科技元素的注入,打响了家庭农场品牌,提升了家庭农场经营效益,一大批农业专家受聘于各类家庭农场,深旋耕疏松改良土壤、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稻田综合种养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优质稻米品种也得以推广。2017年,全市所有家庭农场首次全面种植优质稻米,秋收期间,市场效应很不错,种粮大户、普通农户对优质稻米的种植热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