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为癌症患者家属办“共享厨房”17年
每天中午时分,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一条并不宽敞的巷子里总是特别热闹,这里有个露天厨房,二十几口锅里热气腾腾,灶台前有几十个人在忙碌着。来这里做饭的都是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家属,以癌症患者家属为主。厨房的经营者是一对夫妇,丈夫万佐成今年67岁,妻子熊庚香65岁。患者家属每做一道菜付1元钱加工费,这个设在巷子里的简陋厨房,被大家称呼为“特殊的共享厨房”。
从接待第一位病人家属开始,老夫妻已坚持了17年。17年里,夫妻俩三百六十五天,全年无休。万佐成对紫牛新闻记者说:“我们并不赚钱,就为了让患者家属做些病人爱吃的菜,更好地护理病人。”老两口打算一直将“共享厨房”开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
巷子里的露天厨房
给了癌症患者很好的安慰
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万佐成时已是下午三点,此时的“共享厨房”依然人头攒动,有的在灶台前忙着翻炒,有的在水池前洗菜切菜。万佐成说癌症患者的饮食和普通人不同,并不局限于一日三餐,“有的病人可能饭点的时候没有胃口,下午三四点突然想吃点东西,有的晚上八、九点又想吃一些”。万佐成说他的厨房是二十四小时不熄火的,任何时候家属过来做饭都可以。
他们的爱心厨房提供24小时服务为了满足不同家属的需求,万佐成夫妇基本上凌晨4点就要起床,直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以前凌晨一两点就起了,现在年纪大了,早上起得稍微晚一点了,晚上要把卫生打扫好才能休息。”
万佐成告诉记者,有很多患者家属在他的厨房里待了一两年。“外地人过来治病的比较多,一过来他们就像扎了根,这些癌症病人不是一两天能治好的,家属一待就好长时间。外面餐馆里的东西,辛辣的、咸的、不新鲜的,这些癌症病人都不能吃,而且外面餐馆也贵,能帮他们省一点是一点吧。”
在万佐成看来,癌症病人最重要的是得到有效的护理,而家常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安慰,这也是老两口坚持经营“共享厨房”多年的原因。“他们离不开我们,我们也离不开他们。”
善良的万佐成和妻子一次求助让他们
把自家厨房变为共享
万佐成和老伴都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人。1993年,夫妻俩在南昌市一条街上开了家小餐馆。2002年碰上拆迁,他们搬到了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的石泉村,在那开设了一个早点摊,卖油条、麻团等食物。“附近医院的患者家属经常到我这里来买早点。”
老两口经营的早餐摊2003年的一天,有一对中年夫妻找到万佐成询问是否可以借用他的炉子炒个菜,他没有多想就同意了。“他们的儿子才十几岁,患了骨癌,一条腿截肢了,两夫妻都在这边照顾孩子,小孩一直闹脾气,吵着要回家。外面买的饭菜他都不吃,就想吃妈妈做的菜,这个妈妈找了很多地方都被拒绝了,最后找到我这里。”
万佐成说他和老伴很同情这对夫妇,“我们也是做父母的,听完他们的遭遇很心酸,就说你来炒吧,天天炒都没关系,我不要钱。我反正都是要做早点的,炸完油条的炉火还旺,你来就行。”后来,这对中年夫妻借用了万佐成的炉子大半个月,小孩吃的也合口味,不再吵着要回家了。
万佐成告诉记者,开始只有两位家属借炉子做菜,后来可能他们在病房里传开了,说这边可以炒菜,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借炉子。“他们说找到个好地方可以炒菜,于是就一传十、十传百,几天时间就来了好多人。”
每天来使用厨房的人很多万佐成夫妇每天很早起来炸油条。“每天6点钟就有人借炉子做饭。刚开始我只有六个炉子,每天有十几个人来,后面人越来越多,我就买了二十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多的时候,一天有三四百人来炒菜。”
由于来的患者家属越来越多,有些家属提议万佐成夫妇收点钱补贴一下。“一直不收钱他们有点不好意思,为了让共享厨房维持下去,我们就收了五毛钱一个菜。”万佐成说。
老两口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还添置了不少锅炉用具0.5元一个菜,这个规定维持了很多年,2016年因为物价上涨,万佐成夫妇才调整了价格,“煤球原来两三毛钱一个,现在要一块钱一个,煤球涨价,电费涨价,房租也涨价,我们难以支撑,炒1个菜就收1元,煲1个汤收2.5元,维持收支平衡。每年过年期间,厨房免费使用。”万佐成说。
虽然万佐成夫妇一直做些小生意,但两人从没有把“共享厨房”当生意来做。万佐成的老伴熊庚香说他们收入主要靠卖油条,出租锅具和煤炉只为给病人提供便利,不指望赚钱。算上房租、煤球、水电等开销,厨房的成本每天在600元左右,按照每道菜收取1元钱计算,每天收入基本上和开销持平,能够基本保持着“不赚也不亏,赚也赚不了几块,亏也亏不了太多”的状态。
老两口为病人家属提供锅炉熊庚香介绍,“我们提供水、厨具、煤球,油盐酱醋都是免费给他们用,盐一天要四包,酱油要四瓶。买菜都是家属自己来。但是用具也要不定时更换,高压锅、刀、砧板、炉子等等坏了就要买新的。”
一年人流量高达一万
被亲情爱情感动着
经营“共享厨房”多年,万佐成说一年人流量高达一万,有太多患者家属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有一位家属,家里两个人都患了癌症,经济条件非常困难。饭都吃不起,我们就给他免费,打饭、炒菜都不收钱。都很可怜,能帮就帮一下。”
万佐成继续回忆道:“几年前有个四十几岁的妇女来我这里买油条,她的母亲十几年前患癌过世了,她很遗憾在母亲住院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给妈妈做点好吃的,如果早点遇见我们,她心里的遗憾就会少点。”
万佐成介绍道,在他的“共享厨房”里,有不会做饭的丈夫为了患病的妻子一点点开始学炒菜,有饭来张口的子女为患病父母学煲汤。每次有患者康复出院是他们夫妇最开心的时候,“有个小伙子,他父亲得了食道癌,刚动完手术,他就天天来我这边炖汤给父亲喝,医生说搞点泥鳅汤喝比较好,不能放油。他们是外地的,饭店里面没有条件,他连续炖了半个月,后来他父亲恢复得很好,已经出院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患者家属告诉紫牛新闻记者,2008年她的母亲罹患癌症到肿瘤医院接受治疗,当时就在“抗癌厨房”里炒过几次菜。“母亲治疗花了很多钱,家庭经济压力比较大。在厨房自己炒菜,不仅省了很多费用,而且吃到家常菜病人心情也会好一些。”
“癌症病人的家属都很压抑,有时候大家会有点情绪,在我这边跟旁边人说一说,心态也会好一点。”万佐成说道。
厨房曾有段时间经营不顺
现在家人都很支持他们
因为夫妻俩对待病人的爱心和热情,来厨房做饭的病人家属越来越多,万佐成的这个小厨房也变得有名气了。记者询问露天厨房有没有卫生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万佐成说每天几百人,卫生是个问题,城管那时候天天找他。曾有一段时间,村里对厨房进行管理,夫妻俩把炉子都搬到了室内,“后来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在做好事”。于是他们才又搬回到室外。时至今日,厨房被更多人知晓后,他们可以顺利在巷子里经营下去。
炉子烧煤,熊庚香称,他们平时都会告诉家属要注意使用安全。到了饭点,夫妻俩也会在家属做饭时看着,17年来一直也没出过事情。
万佐成和妻子经营“爱心厨房”17年万佐成夫妇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曾经子女对老两口做的事情提出过异议。“一开始儿子女儿很反对,说为什么要和癌症病人接触,我就说癌症不传染,不要紧的。我们卖早点一般九十点就结束了,女儿想让我们老两口多休息,不想我们太累。”后来子女了解到他们在做好事,在帮别人,只要他们高兴,身体好,子女也不反对了。“现在家里人很赞成我们做这件事,周末他们回来也会帮忙打扫打扫卫生。”
老两口全年无休
身体允许会一直经营下去
经营“共享厨房”17年,万佐成夫妻俩三百六十五天,全年无休,他们不是不想休息,而是不敢休息,他们怕自己休息了就是对病人和家属的放弃。“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忙,除夕我们这边都是开火的,今年过年我们去儿子家吃年夜饭,半个小时就吃完赶回来了。”万佐成半开玩笑地说:“医院不休息,我们就不休息。”
万佐成夫妻俩以前做早点摊每天能赚200多元,由于年事已高,去年他们结束了早点摊的经营,“我们有点积蓄,平时也不怎么花钱,一天生活费二三十块钱就够了,我不喝酒不抽烟,我们不需要赚钱,也不需要大家救助。”
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两口依然每天坚守在他们的厨房里,“如果没有那些病人家属,我们就休息了。现在病人家属离不开我们,我们不办了,这些人怎么办呢?没有地方去啊。这些人很可怜的,没办法。”万佐成说道,我们没有很多钱帮他们,就尽一点微薄的力量,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提供了一个厨房,这样病人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吃得好,心情好,也能对治疗起一定的作用。
曾经有人说过他们傻,但万佐成认为能为别人提供方便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这么做是值得的。目前,老两口身体状态较好,也打算一直将“爱心厨房”开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我今年67岁了,身体还可以,还能为大家服务,我们俩不需要多少钱,最主要的就是要开心。多运动,身体好最重要。只要我们不倒下去,能动就动一下吧,如果哪一天我们动不了了,也无能为力了。”
最后,万佐成对紫牛新闻记者说,如果以后有好心人愿意接这个担子,他们也可以传给别人,让爱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