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访安徽、湖南、江苏等多个省份的近百家中小企业,从调研情况来看,“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向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成本上升、缺乏核心技术、转型升级乏力,尤其是各类隐性成本居高不下,部分中小企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
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
“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持续向好,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铺天盖地”格局初显,已名副其实地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新登记注册企业315.9万户,同比增长19.3%,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16万户。与此同时,目前中小企业(含小微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纳税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
在“互联网+”战略带动下,“十二五”期间,新经济业态逐渐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新蓝海”。
安徽“三只松鼠”、北京的“一亩田”、武汉元光科技“车来了”APP等多家中小企业,以“互联网+食品”、“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在“十二五”期间表现十分“抢眼”。
成立于2012年的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互联网+食品”为依托,利用B2C平台实行线上销售,成立第二年,销量成功突破3亿元。
而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涌起,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其作用日益显现。在深圳近年推出的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战略下,以深圳光启、大疆无人机等一批“小巨人”企业为代表,一批高科技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创新能力已处于世界前沿。
工信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在信息、生物、新材料和咨询、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小企业的创新活跃度更高。
“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在一批创新型“小巨人”异军突起的同时,中小企业分化趋势加剧,特别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竞争带来的压力。
受全球经济下行、需求锐减因素影响,一部分资源型中小企业也集体陷入困境。湖南省郴州市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近年来,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出现“过山车”式的下滑,钨、铋、铅等矿产品不到一年时间,价格骤降40%以上,全市绝大多数有色金属采选企业运行艰难。“全球有色金属市场低迷期至少还要持续两年以上,甚至还有可能加剧。”说起企业未来的前景,湖南宇腾有色金属股份公司党办主任李当茂显得忧心忡忡。
郴州市中小企业局局长袁继南告诉记者,综合判断,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可以用“四个四分之一”来形容,即四分之一运行良好,利润较高;四分之一在力求保本不亏;四分之一在保命求生存;四分之一停产半停产,处于倒闭边缘。
浙江东晶博蓝特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哲说,尽管目前的企业运行还比较正常,但已能预感到未来几年“日子可能会很难熬”。他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设备投入是以往的一倍,但销售额只和去年持平,利润反而在减少。
浙江省发改委综合处长李军介绍,浙江中小企业出现了两个明显的“28现象”:一是80%的企业有盈利,20%左右出现亏损;另一个是20%的企业赚走了80%的利润。
成本高企加重企业负担
成本高企成为困扰众多中小企业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是在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却持续走低,一些中小企业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则承担较大的税负压力,而一些隐性成本居高不下更是加重中小企业生存压力。
广东美居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勇说,目前,不是一家两家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而是“家家都难”。 “国有大银行看不上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成本又太高。政府出台了一些贴息贷款专项政策,但贴息贷款就必须要找担保,不仅麻烦,担保公司还要从中‘抽水’”,唐勇说,申请中小企业扶助资金也比较难,即使申请到了,资金到位也难。2013年,他公司就曾申请并得到了一笔区级补贴,但由于领导迟迟不敢签字,资金至今仍在“趴窝”。
湖南省裕湘食品公司副总经理罗兴明等人反映,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利润能达到5%到6%就已经很不错了,但融资成本一般在20%到30%之间,银行不仅不能为企业“供血”,反过来还要从企业“吸血”。
不仅如此,居高不下的“隐性成本”也让企业苦不堪言。罗兴明说,许多银行贷款都有“捆绑业务”,比方说要求贷款方到指定公司购买保险,年报审计、资产评估都必须到“指定单位”,否则就不办贷款。一次年度审计,请外面做就几千块钱,银行一“指定”,价格少说也得好几万。
一方面是成本高企,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应该享受到的中央扶持政策难以落实。一些企业负责人介绍,由于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划定的小微企业标准与《企业所得税法》划定小微企业的标准不一,导致在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企业发现自己符合小微标准,应该享受税收优惠,但另一方面却因“销售收入超过月营业额3万元”等标准,而不能享受增值税优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这些差异使一些小微企业在面对税收政策时感到相当困惑。
“爬坡过坎”难题待解
鉴于当前中小企业的现状,多数受访中小企业负责人和主管部门官员认为,“十三五”是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壮大的关键阶段,必须紧紧围绕“创新”与“转型”两大主题,实现优化升级。
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说,长期以来,包括“十二五”前期,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了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许多结构性问题。进入“新常态”后,这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当前,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铺天盖地”,但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谢超英认为,“十三五”中小企业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第一动力; 二是转型升级继续深化,中小企业将逐步由“散小差乱”转向“专深特精”;三是传统产业继续分化,部分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中小企业会被淘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中小企业已经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变被动为主动。江苏省斯坦德云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这家公司原本以通信外包为主营业务,近年来在通讯外包市场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公司迅速将业务重点转至云计算领域,目前已成功为100多家企业、教育机构和运营商提供“私人定制”云存储服务,其自主研发的“云桥”高速储存产品运行效率是传统服务器的10到15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部分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的企业被淘汰也是必然趋势。
“‘十三五’中小企业寻求突破,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一核心”, 斯坦德公司董事长胡永生认为,中小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浪尖”,不能安于短期的平衡,只有跑在新需求、新技术的前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