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政府采纳审计建议探索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模式
12月中旬,海安县人民政府采纳审计部门上半年对全县2013年“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时提出的“强化预算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务消费管理办法”的建议,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平台”的审计建议,建立了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在6个县级机关部门和4个区镇先行试点,2015年县级机关部门和区镇全面推行。
该县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的核心,在于制度与科技相结合,通过建立和完善“l+3”机制,规范公务消费行为。
“l”是指一套公务消费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消费定点。实行公务消费定点商家备案管理,全县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县内公务消费,原则上都安排在已备案商家。同时,建立定点商家淘汰机制,对存在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的定点商户,视情节进行整改,或取消定点资格。
二是结算定卡。公务卡代理银行通过各商业银行申请、聘请专家审核评定等环节择优选定。县内所有公务消费均实行公务卡刷卡消费,一次一结,强化财政动态监督。
三是总额预算。为更好发挥财政预算对公务消费的约束作用,对各预算单位2010年至2013年公务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全面审核,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设定各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标准,实行总额控制、分项管理。
“3”是指公务消费三个管理平台,也就是即时监控管理平台、银联交易平台、税控机打发票平台,构成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的技术核心,筑牢网络监管三道防线。
一是通过即时监管平台,实现监管网络化。采用全县统一建设模式,会同软件公司开发“海安县公务消费即时管理软件”,搭建覆盖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和备案商家的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网络平台。通过即时管理软件对单位公务消费账单进行实时监控、在线审核,发现公务消费异常行为或超出消费额度立即预警,实现第三方同步监控。
二是通过银联交易平台,实现支付电子化。公务卡代理银行在各备案商户安装银联电子化交易系统设备POS机,做到银联交易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即时监管平台无缝链接;公务消费单位在备案商户的每一笔消费均实行电子化刷卡支付,资金直达备案商户。实现公务消费刷卡网上操作、公务消费资金网上流转,有效解决了“签单”消费和现金交易的问题。
三是通过税控开票平台,实现报账规范化。为加强公务消费票据管理,防止“以票谋私”,全面推行税控机打发票系统,并与公务消费即时监控管理监控管理系统、银联交易系统同步适用。
该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有如下三个特点:
变“柔性预算”为“刚性预算”。 以前,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随意性较大。具体执行中,即使超出了预算,也能通过转换科目予以报账。通过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改革,对各预算单位近三年来的公务消费支出情况进行了全面审核,以三年平均数为基数,按照略有下降的原则,调整确定了预算单位年度公务消费定额,并录入监管平台。一旦消费超额,立即预警提醒,拒绝报账,促使预算单位合理安排公务消费支出,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约束性。
变“隐形消费”为“透明消费”。 通过电子化网络监控平台,每一笔公务费支出,从刷卡消费的账单、金额、消费单位、消费人数、消费时间、消费地点、经手人、持卡人、接待对象、接待事项等所有项目,到报账还款的每个环节,都在平台中留下痕迹,形成完整的资金全程运行线路图,随时可查可寻,提高了公务消费行为规范性、真实性和透明度。县纪委通过监管网络平台对公务消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各单位公务消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公务消费单位要采取公开栏、会议通报等多种形式,按规定公开公务消费有关情况。
变“现金结算”为“转账结算” 。“转账结算”方式堵塞了“现金支付”中存在的多开、虚开发票报销漏洞。同时,简化了财务报销程序,从过去的预借款、消费、报销还款三道程序,改为消费、报销还款两道程序,实现了即时结算、即时对账。(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