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审计局为城市建设发展功能板块开出“良方”
“浦口新城等四大功能区市属区管,整合十大功能区资源成立扬子和东南两大集团,城市发展和项目建设重点分布在江北和江南两大区域。”5月5日,南京市召开投资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讲评会,这是市委、市政府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数日前作出的新一轮城市发展重大决策部署。2014年,南京市审计局为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十大功能板块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真实、客观反映其运营情况,适时开展了浦口新城等十大功能板块2011年至2013年运营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审计调查通过精心组织、多措并举,把握主线,突出重点,收到了很好的审计效果。
突出重点,诊断“病情”
总体看,南京市十大功能板块对推动全市资源整合、协调和加快全市城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三年来,共实施建设项目167项,实际投资679.37亿元,主要用于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公园绿化等项目,新城区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有效提升了城市环境,生态效益显现,彻底关停51家小化工企业,列入市政府搬迁计划的4家大化工企业,及其11家“厂中厂”已全部实现停产,基本消除了化工污染,根除了对主城区的环境污染;有效改善了民生工作,四大片区保障房、丁家庄二期保障房等项目陆续开工,妥善安置了周边居民,原先脏乱差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保障房建设得到有序推进。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部分板块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
针对各功能板块显现的突出问题,该局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确立了“摸清家底、揭示问题,完善管理,促进绩效”的审计目标,以资产运营为主线,围绕运营模式、运营目标、项目运营、财务运营、土地运营、资金运营六大主要内容,综合评价十大功能板块经济运行能力,并从体制机制和运作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制约十大功能板块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政策支持、优化管理、促进转型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升十大功能板块建设发展水平。本次审计调查全局组织五个业务处室、十个审计小组,历时三个月,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审计调查结果报告,报告重点揭示和反映了部分板块责任定位模糊、资产结构不合理、运营费用控制不够严格、项目管理薄弱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剖析问题,开出“药方”
面对审计发现的情况,审计组积极分析“病情”,查找“病根”,与市发改委、市住建委等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并选择部分板块召开领导层和部门经理座谈会,就目前板块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矛盾和问题听取意见,集中反映了制约板块发展的四大因素:一是板块发展初期,主要依靠行政化手段的强力推动,政府与企业间的定位未能及时调整,致使各层次运作主体和实施主体相互交织,权责关系、利益关系混淆不清;二是板块前期发展重点是推进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的建设,更侧重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区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三是随着板块建设发展的快速推进,项目管理以及内部监管难度加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稽核机制,造成板块运营费用普遍偏高;四是由于土地开发周期长、投入大、产出慢等原因,造成短期现金流不足,资金平衡困难。且考核机制不尽合理,竣工项目形成资产后不办理移交,影响了资产负债的真实性。
为此,该局从管理体制、风险防范、考评机制等五个方面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审计建议,建议各功能板块完善现行管理体制,根本解决目前存在的行政层级交织和板块发展跨区矛盾;理清各自功能定位,区别对待,建立“新城+园区”、新城建设、建设项目等分类发展模式;整合资产资源,明确拥有资产的总量、性质、权属以及区域内可利用土地的具体地块、面积等,形成资产运作合力,严控债务风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适度控制建设规模,提高资金运作水平,解决区域内整体开发资金平衡问题;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考核内容、时间节点和管理部门,对于重点板块加强常规性审计监督,其余板块进行不定期审计监督。
领导关注,拿出“实招”
该局提交审计调查结果报告后,引起了南京市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批示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专题研究改进和完善意见,审计部门跟踪督促问题的整改规范。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经过深度调研,积极采纳审计建议,河西新城、南部新城、浦口新城和麒麟科创园四大功能区在管理体制上从“市属市管”向“市属区管”转变,彻底解决功能区与行政区“两张皮”、开发建设与管理运营相脱节等问题。同时成立扬子和东南两大集团,南部新城、浦口新城等功能区的部分股权纳入两大集团,其中扬子集团主攻江北新区的建设发展,东南集团主攻江南功能区的建设发展,并出台了《关于科学有序推进区域城市化近期重点工程的意见》,以加强相邻区域规划统筹和整体推进,理顺城市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区域城市化资金保障机制,把区域城市化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各功能板块积极落实整改意见,目前大部分问题已整改到位,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规范制度机制为重要抓手,重新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库存现金管理细则》、《对外担保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的制度文件,且为满足当前管理的要求,形成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进一步合理配置关键岗位人员,加强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以降低项目建设成本,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从而有效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整改效果。(陆颖琰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