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通过河道疏浚整治美了乡村富了农民

11.09.2015  10:57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虽然不见美丽的荷花,但一望无际田田的荷叶下,隐约地游动着龙虾和螃蟹,水面上涟漪阵阵,别有一番风景。

  这是记者在扬州市宝应县黄塍镇大李庄村荷塘边看到的一幕。

  随着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的完成,昔日杂草丛生、淤污满塘的农村河塘面貌一新,千万农户家前屋后塘变深了,岸变绿了,水变清了,环境好了,村民在自家承包的荷塘内套养龙虾、螃蟹,有的还另外养鱼,获得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多措并举,整治河道河塘

  宝应县位于淮河下游,境内河道众多,有县级河道42条,乡级河道543条,村庄河塘1974个,水面面积超70万亩。

  由于多种原因,20多年来,宝应县的农村河塘一直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疏浚整治。有的淤积堵塞,水系遭到破坏,削弱了引排功能;有的垃圾成堆,水草丛生,影响了村容村貌;有的河水污染,水体发臭,破坏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以黄塍镇大李庄村为例,“村里河道长期底泥淤积,平均厚度达到1米多,抬高了河床,河塘普遍水浅。沿河村民又把生活垃圾随意倾倒进河里,再加上少量的外来工业废水,导致河水严重富营养化,发黑发臭,水花生等浮叶植物铺满了整个河面,厚到上面几乎能走人了。”黄塍镇的环保助理孙从军告诉记者。

  2013年底,宝应县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始部署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全镇(区)2014年度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任务1800万方,其中乡级河道及村庄河塘疏浚整治计划包括乡级河道35条、长度89.06公里;村庄河塘土方213.0万方,共计292万方。

  宝应县水务局农水科科长朱德勋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首先是清淤,然后是沟通内外河水系,让水流动起来,成为活水。“水生植物、漂浮的垃圾等,这些都是好清理的。但是控源截污等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地慢慢解决。”他说。

  据大李庄村支书吉沐东介绍,村里养猪较多的人家,几乎都在猪圈旁修建了一个净化池,专门用来堆放猪粪,尽量避免粪便直排入河。

   套养虾蟹,种藕变成副业

  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实施之前,河塘的水浅,水质又差,村民大多只能种荷藕。清淤以后,活水来了,村民开始尝试在自家藕塘里套养龙虾、螃蟹。

  大李庄村由于地势低洼,适合水产养殖。2014年开始,村里很快出现了7户大规模套养的农户,其中最大的一户水面有50多亩。

  吉沐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荷塘套养投入的成本大约1000多元,光龙虾的收益就达到5000元,一季的总收入有8万多,效益非常可观。

  规模最大的一户便是村民梅长林,记者去他家荷塘时,他正用小拖拉机载了满满一车水草往家里赶。在与藕塘连通着的一条河沟里,梅长林养了很多鱼,主要是草鲲。“这是从别人的蟹塘里捞来的,给鱼作饲料用”,梅长林告诉记者。

  “今年除了套养龙虾之外,我还第一年尝试投放了螃蟹,水质比较好,螃蟹长得不错,预计蟹的品质也会比较好。”梅长林显得很有信心。

  梅长林的哥哥梅长玉则是承包了24亩,由于虾、蟹的收益好,他就主要养虾蟹,少种莲藕。“虾的鳌会破坏刚长出来的小嫩藕。目前塘里还有龙虾1000多斤,螃蟹2000斤左右。将来能有更多的河塘可以承包做养殖就好了,我希望有100亩”,60岁的梅长林心很大。

  据梅长玉讲,以前种莲藕时,藕的价格随行就市,一般一年收益也就1-2万元,现在采藕用工成本越来越高,种藕的收益就越发少了。现在虾蟹的效益这么好,种藕就当算赚外快了。

  不仅黄塍镇,射阳湖镇、柳堡镇、山阳镇等镇村也有不少村民在河塘里套养龙虾、螃蟹,数量更甚。

  除此之外,还有村民动起了养鱼的脑筋。徐甸村的村民陈龙承包了30亩河塘养鱼,2014年收益万余元。

  村民高明则在今年春投资100多万元打造了一个“江湖垂钓中心”。“徐甸村的河道环境现在一年一个样、一年比一年美,城里人偶尔过来钓钓鱼,更能感觉到乡村生活的乐趣。”对于发展前景,高明非常看好。

   水清岸绿,环境明显改善

  记者到大李庄村走访时,台风“苏迪罗”刚过境,经过暴雨的洗礼,河塘里水色虽然略显浑浊,但每一处水面都很干净,不黑不臭,几乎没有什么漂浮的垃圾。河塘边的围堤有高有低,但都比较平整,植被丰富绿意盎然。

  “河道疏浚以后,周边环境也整治一新,水变清了,庄稼也不喝‘臭水’了。不仅改善了水质,也方便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家住山阳镇张港河沿线的春光村村民侯清文老人告诉记者。

  “以前农村普遍存在脏乱差的情况,城乡之间在面貌和生活环境上存在较大反差。随着农村河道清淤、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的地方农村生活环境甚至比城里好,空气好,水也好。我们村有不少人虽然在城里买了房子,但现在时常有人会从城里搬入老家居住一段时间。”苏雅村村干部夏存桂说。

  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完成后,各村都建立了专职河道保洁员队伍,以巩固整治成效。

  路过一处河塘时,记者看到塘边树立着一块蓝色的保洁公示牌,上面载明了管护范围和具体负责人。

  据朱德勋介绍,疏浚整治工程完成后,工作重心就转到了管护上,全面推进农村河道清洁常态化管理机制,责任明确到人,实现河道管理的长效化、专业化和标准化。

  目前,全县共落实长效管护人员1554人,年投入管护经费2700万元。县、镇、村层层签订管护目标责任状,村与保洁员签订管护合同并每月考核保洁员,镇每月再考核村,考核结果作为管护经费拨付依据。(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