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生态品牌走上世界舞台
绿色生态和新产业融合共生
新华报业网讯 九九艳阳天,来到湖荡纵横的宝应县柳堡镇,原生态的乡村地貌让人忘却了时光流逝。走近湖边,记者惊奇地发现,水网草丛间新“长”出了一面面太阳能电池板,正迎着阳光闪着光,一座建在鱼塘上的光伏电站已基本建成。
绿色生态和新产业融合共生,这是宝应以生态为宝、走创新转型发展道路的典型代表。今年国庆期间,一则来自中国的“湖西岛”品牌广告亮相美国时代广场,标志着中国绿色有机食品开始走向世界,而“湖西岛”这一国内顶尖有机食品品牌的诞生地,就在宝应的湖西岛有机农场。早在15年前,为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宝应县在全境关停了所有污染企业。15年间,即便只有轻微污染的企业,在招商引资中也一律被一票否决。湖西这片近10平方公里的有机食品产业核心区,经河流阻隔几乎与外界隔绝,不仅原始生态条件卓越,还一直受到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区域内无一工业项目,所有农业项目绝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等生态有害物质,土地实行轮作,周边水质、土壤、空气等接受长期检测。虽然这里出产的稻米等有机作物产量并不突出,但“绿色指标”却遥遥领先,市场售价也高出普通农产品约10倍。15年后,这个举全县之力精心打造的生态品牌终于走上世界舞台。
宝应坐拥“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县”和“国家唯一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两块绿色招牌,是地方发展最值得珍视的独特优势。既要保持生态优势,又要让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宝应历届县委、县政府“接力”攻关。终于,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浪潮把宝应人的理想带进了现实,新能源产业成为宝应创新转型的突破口。
对照光伏发电产业特点,宝应县委、县政府自摸家底发现,宝应平均日照辐射量超过每平方米1500千瓦时,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水域面积中,适合渔风光互补光伏发电的近16万亩。全县工业用电10.5亿千瓦时,且年均增长9%,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基本能在本地全部消纳,基本不会出现窝电和电力外送。此外,宝应还地处苏中电网交汇点,拥有枢纽类变电站23座,电网接入基础条件极佳。
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正被众多光伏发电企业所发现,中电投、华电、协鑫等新能源龙头企业都在加紧接洽。今年以来,该县柳堡镇的117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一期实现并网发电,射阳湖镇36MW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宝胜集团20MW屋面太阳能发电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全县有3个渔光互补太阳能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总装机容量65MW,年底前就可实现并网发电。此外,还有4个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已批待建,2个低速风电项目已通过预核准。宝应县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宝应围绕新能源产业,引进开工了一批太阳能光伏、垃圾发电、天然气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到“十三五”末,预计全县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GW。
新能源应用项目频频落户,也给宝应原有的制造业植入了新发展基因。电线电缆、电气装备等制造业在宝应拥有良好的基础,近些年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制造业为引导,该县云集了一批产业链企业。目前,宝应能够在当地自主生产的光伏制造业产品就已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缆、智能变电站、逆变器、支架、光伏焊带、钢化玻璃等,几乎涵盖了除多晶硅提纯环节外的其他绝大部分产业链,这些制造环节几乎都有共同的特点,受国家政策扶持、无污染、居民增收贡献大。
宝应县委书记王炳松表示,以创新转型战略作为产业发展的引导,宝应发展步入了一片新天地,近些年云集了一批新产业、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引进了一批新人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质态不断提升,新崛起的新能源制造业未来开票收入预计可达150亿元,接近全县工业开票收入总额的三分之一,将为宝应保持生态优势、提升经济活力、增加百姓收入、塑造城市品质提供强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张晨李源汪滢顾雷鸣
本报通讯员张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