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孤岛30载 守护一方平安 他是700户岛民眼中的“定海神针”
见到黄建生,时值中午,他刚刚从镇卫生院针灸结束,回到出租屋,老伴王桂兰在简易灶台前准备两人的午饭,这是他们忙完今年征兵工作后开始的新一轮针灸治疗,这一次王桂兰专门在卫生院后面租了房,说什么也要看住黄建生,不让他再中途因“接处警”而找不到人。眼前的黄建生正被帕金森综合征折磨着,头发花白,挪动着僵硬的双腿请记者入座,说话时,左手一直使劲地摁住不停颤抖的右手,憨厚的眼神也因为这个小动作变得游离而不安。
黄建生做了30年的孤岛警察,在一些人眼里,他执拗到傻,但在700户岛民眼里,黄建生是他们的“定海神针”。通讯员苏宫新交汇点记者纪树霞
29岁当上合同制民警
做了30年的孤岛警察
启隆岛与启东本土隔江相望。小岛占地面积仅3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余名。当年,小岛被一条2公里的江涧拦腰切断,分为永隆沙和兴隆沙,两沙间隔2公里宽的夹江。
黄建生17岁跟随父亲来到当时的启隆岛上的良种繁育场打工,29岁当上合同制民警。启隆乡派出所驻地在永隆沙,往东是兴隆沙,来往只能靠小船摆渡。“碰上兴隆沙有警情,我们从所里出发,先要摆渡到兴隆沙,再坐拖拉机往东,然后步行穿过芦苇荡到东滩,出个警要花上一天时间。”1969年启东县公安局驻启隆岛的公安特派员(那时岛上未建立派出所)、后为启隆派出所首任所长的老杨这样描述当年的工作场景,而他对黄建生更是印象深刻,“小黄这个后生能吃苦”。
老杨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晚上,风雨交加。7点多,有船民报警称江面上有船户“遭抢劫”,位置在兴隆沙的最东头,黄建生自告奋勇要出警。来到码头发现已没有了渡船,黄建生便从渔民那儿好说歹说借了一艘小木船,在风雨中驶向兴隆沙,驶至江中心,一个大浪打过来,小船呈90度倾斜,黄建生一下子被甩到了江里。情急之下,他抓住了船上的一根尼龙绳,用尽全力爬进了船舱。
上了岸,已是晚上8点多,离报警人所在地还有20多里路,最终到达目的地时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当一身警服,滴着泥水的黄建生出现时,聚集在一起喧闹不止的船民顿时安静下来,面面相觑,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风雨交加的夜晚还会有警察出警。
多次放弃“离岛”机会
别人说他“执拗到傻”
艰苦的工作环境没有让黄建生动摇,启隆乡派出所建所以来,人员川流不息地调动,所长也换了七任,就黄建生一个人没有挪过地方。1985年,他把妻女从启东市区也游说来到了岛上,期间有多次回城区的机会,都被黄建生给硬生生拒绝了。
2003年,启东市公安局开展新一轮干部聘任工作,无论在职的或不在职的,要想当领导干部,都得通过竞聘上岗。当时黄建生已任指导员多年,有足够的资格和能力竞争续聘。孰料,当黄建生听说如果竞聘成功,所领导就要加入全局干部交流序列,他就可能“离岛”交流。尽管妻子王桂兰很想回到城里照顾正在读书的女儿,但黄建生最后选择了放弃。根据“不参加竞聘者不得当干部”之规定,黄建生的指导员职务被“卸下”,又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民警。
从合同制民警到正式民警,从副所长做到指导员,最后回到“普通一兵”,这就是黄建生走过的“仕途”。别人说他傻,说他“执拗”,是个“执拗到傻的人”,他却“以傻为荣”,乐呵呵地说,傻就傻呗,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不幸患上帕金森综合征
仍坚持在岗以岛为家
2010年10月的一天,黄建生处理了一起江上漂尸案,回到家已是深夜,洗澡时,发觉两只脚都在出血,脚底嵌进了数十根芦刺。妻子王桂兰心疼地捧着他的脚,用镊子一根根的拔出。“老黄,你的手怎么抖成这样了?”灯光下,王桂兰惊叫了起来。黄建生看了一下不停抖动的右手,不以为然地说:“许是血压又高了吧,明天去配点药就好了。”
在妻子的几番坚持下,黄建生才到医院进行了诊治,最终结论是他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按理说黄建生此时完全可以向组织请病假专心医治,但是他考虑到所里人少事多,看病也总是“三心二意”,负责给黄建生针灸治疗的林医生,对黄建生很有“看法”,经常约好了治疗,黄建生因为一个电话就又跑了个没影。
妻子王桂兰担心丈夫,2009年退休下来的她总是24小时陪护在他身边。在岛上,夫妻俩出警巡查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今年征兵工作开始后,王桂兰就跟着黄建生一起上班。老黄手抖不能写字,王桂兰就帮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填写表格。
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饭碗,黄建生在岛上或许早就坚持不住了。让他最终坚持下来的,黄建生说是穿着的这身警服。“每当我处理好一件纠纷,救回一条人命,看到老百姓眼中的感激,心里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这是黄建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认识,而王桂兰一路的支持,也分享着丈夫的成就与幸福。
去年黄建生生病住院那段日子,病房里前来看望的人流就没有断过。前来探望的除了亲友,都是曾经跟他打过交道的村民。
“现在对我来说,家就是岛,岛就是家,就算退休了,我也要守在这里,要知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黄建生的语调有些深沉。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