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定位专家顾均辉解析饱和经济时代商战法则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媒体也在不断向前迈进,在激烈竞争中寻找转型突破的契机。为了更好把握企业的传播痛点、实现传统媒体向融媒体的转型,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特邀定位专家顾均辉做客分享,解析极度竞争时代的企业生存之道。
图:定位专家顾均辉
在分享初始顾均辉就开门见山地指出,当前企业对自身竞争力的认知存在五大误区,质量、服务、价格、广告创意与产品齐全都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是质量,顾均辉以格力与蒙牛等经典的质量战为例展开解析:“空调专家”格力做的手机,即使有着摔不坏的质量,依然销量寥寥;而蒙牛特仑苏却凭借着全方面高级感的打造,成功让消费者认为它的质量必然更好,从而实现畅销。“绝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对质量的鉴别能力,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认知大于产品质量的事实,所以质量并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服务。与质量类似,百分百的服务同样难以赢得消费者的长久青睐。顾均辉曾操盘过一家包子品牌甘其食,在进行重新定位时,甘其食一反传统服务行业笑脸迎人的态度而是优先保证效率,同样生意兴隆。“企业要守好自己的底线,避免通过容易被复制的服务质量拉低成本。”顾均辉由此总结道。
第三,是价格。借由成本问题,顾均辉指出低价也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小米走性价比路线,其实无形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消费者会因为自己买的是“便宜货”而产生极大心理负担。“更便宜不是竞争力,但是更贵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人在便利店买咖啡会选择喝完再回办公室,而买星巴克咖啡时则更愿意拿回办公室喝。”
第四,是广告创意。创意式广告在国内曾一度受追捧,如TATA木门在应对梦天木门的进攻时,便打出广告语“唯有安静,才能听到自己”,创意很好却难以进入心智;而近两年很多品牌偏爱定位式广告,简单直白更能深入人心,如BOSS直聘的“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
最后,是产品齐全。他以产品齐全的“赶集网”的失败对比拆分于赶集网的“瓜子二手车”的成功为例,揭示对于产品竞争来说,“多即是少,少即是多”。
厘清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脱离时代和市场竞争。顾均辉明确地指出,如今我们身处极度竞争的时代,消费者面临着选择困难,他们更愿意选择品牌;而各种广告推广的包围,也让他们烦不胜烦,从而排斥信息,对企业的传播“视而不见”。
“经过三次工业革命,科技发展与经济理论进步,带来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由饥饿型社会步入饱和型经济社会。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浓缩的西方经济发展史,如今中国的GDP总量仅次于美国,工业GDP超越了美国、日本与德国的总和,中国经济社会也开始步入饱和经济。饱和经济社会下,市场的供应远大于需求,商业极度竞争,信息过度传播。这是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品牌而排斥各种广告的根本原因。”顾均辉说道。
在这一趋势下,企业必须从产品向品牌转变,打造中国品牌。“为了完成这种转变,企业需要放弃以产品战为核心的经济理论,升级思维,认识到商业竞争的本质在于抢占心智资源。这其中,简单重复的定位式信息传播将成为企业抢占心智的最优策略。”顾均辉总结道。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