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完善消费配套和保障 让居民“敢花钱”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可以说发挥着“稳定器”和“加速器”的作用。
如何激发居民的消费需求?《江苏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要完善消费配套和保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升金融对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以及加强消费宣传和统计监测。简单来说,不仅要让居民有钱花,更要敢于花钱。
斜杠青年,增收有一套
“恭喜!胡教练,带我们上课了。”当85后美女胡艺蓝在朋友圈晒出“全美瑜伽RYT高级教练认证”证书后,一些朋友们留言“求带课”。刚刚过去的一周,她已经带三四位朋友练起了瑜伽,每人每节课收费三四百元不等。
因为喜欢瑜伽,在外资保险公司工作的胡艺蓝利用周末时间参加培训班,密集培训200课时。“居民对健康的意识、对健身的接受程度都越来越高,未来的市场还是比较看好的。而且培训之后,发现这个领域真值得好好钻研。”她说,技多不压身,何况还可以给自己多赚点钱,贴补下房贷也蛮好的。
对于时下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凭着兴趣爱好赚钱,成为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小张是一名商科专业在校研究生,在微博做起了美妆博主,如今已经拥有了24万粉丝,并获得了一些美妆品牌的合作机会。“月收入还是蛮可观的,少的时候也有大几千。”她说,不再靠父母给生活费,特别有意义。每天在完成课业之余,她在拍视频、联系品牌、维护粉丝等工作中,将课业内容实践化。
收入水平,直接关系着消费能力。从全省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与临近发达省份有一定的距离,同时,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也有较大差距。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才能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进而不断激发潜在消费。对此,《行动方案》专门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增收专项激励计划试点,进一步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收入分配自主权。
金融杠杆,助居民适度超前消费
隔三差五,南京市民王女士的QQ邮箱、手机短信就会收到银行的信用贷推销短信,额度从几万到30万元不等。每次,她都会点开看看,比较下利息和还款方式,以备不时之需。
借银行的钱消费,早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消费金融课题组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在贷款群体分布上,90后占比最高,随后是80后和70后。
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是看准了消费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纷纷加大对金融消费的产品研发力度和服务。信用卡是银行进军消费金融领域的主要抓手。央行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1张。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6.32万亿元,环比增长3.23%,应偿信贷余额为7.23万亿元,环比增长3.64%。此外,各家银行纷纷借助于金融科技,拓宽获客渠道,拓展消费金融的领域。
除银行外,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有消费金融公司,也是目前众多资金想进入的领域。从全国来看,目前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24家,同时还有7家处于排队申请、2家明确了出资人。在现有的24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属于银行系统的有17家,其中国有大行2家、股份行2家、城商行13家。
作为我省唯一的消费金融公司,近日,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与邦盛科技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中央风控领域,通过大数据实时分析技术流立方、机器学习、关联图谱、设备指纹等多项核心支撑技术,结合苏宁消费金融实际应用场景,围绕实时智能反欺诈风控体系建设,开展创新实践和合作,做深做精消费金融业务。
《行动方案》提出,要提升金融对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不仅要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还要发展培育新型专业消费金融机构,支持省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同时还引导保险公司开发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借助于金融杠杆,适度的超前消费有助于促进消费挖潜。但是,也需要看到金融助力消费的反面,造成过度消费。因此,这就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风控水平。
统计改进,全面衡量消费发展
前不久,《淘宝村十年: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之路》一经出炉便收获了广泛关注。这份由阿里研究院和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09-2019)”,用详实的数据为农村消费品供应市场的发展路径,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并基于“未来展望”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消费,是近年来同类报告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与此相关的报告也备受关注,吸引着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在内的大量“用户”。
“一方面,江苏是经济大省,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尤其是服务型消费;另一方面,当前反映消费全貌的统计相对单一。”采访中,相关部门人士坦言,目前消费领域采用的统计指标主要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主要是针对商品消费的统计项,服务消费无法完全涵盖。因此,我们去年做消费评价,尤其是各地的服务消费评价时,找不到专门的统计指标。”该人士同时表示。
省商务厅副厅长周常青有同样的感受,“统计体系要更适应快速发展的商业业态和迅猛变化的消费需求。”他认为,除“服务消费”方面的统计有所欠缺,“我们过去思路一直是从供给端出发,但消费品不只是本地生产的,大量外源性商品和服务在本地消费,是否也应纳入本地GDP,为我们提供更全面的商业发展图景?”
统计数据在促进消费政策细化落实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也正因此,《行动方案》针对上述“短板”指出,加强统计监测,加快研究形成涵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领域统计指标体系。事实上,从线上消费数据入手,国家统计局此前已开始从国内主流电商平台汇总数据并层层分解。“目前是按季度下放,预计未来这一速度还将加快。”省统计局贸外处副处长许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