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现场见闻:受到的照顾却如同在家

30.06.2015  13:23

  虽是临时安置,受到的照顾却如同在家

  中国江苏网6月30日讯 “在这里挺踏实,尤其是有志愿者在这边。”46岁的陈凌于6月28日被安置到戚墅堰实验中学,这里是常州经济开发区4个受灾安置点之一。和他一起被安置在这里的居民,一共有300多人。

   安置点上的工作人员,细心地准备了蚊香

  6月中旬,陈凌到杭州出差,28日下午回到常州。陈凌家住戚大街社区,当他赶到家时,被当时的场景惊呆了。“我家住一楼,屋子里面全都是水,有一米多高,当时心都凉了。”后来,他被安置到了戚墅堰实验中学安置点,心里开始慢慢有了着落。

  “这里不仅有吃的,有住的,还有工作人员问寒问暖。”在常州晚报记者来之前,陈凌刚刚吃完了工作人员为他们准备的盒饭。“里面有菜有肉,还挺可口。”

  有些市民原本担心安置点晚上有蚊子,不过他们很快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工作人员准备了蚊香,晚上我们睡得挺踏实。”一位市民告诉常州晚报记者。

   每个安置点,都有医务人员24小时在现场

  在安置点会议室前,我们看到医生和席剑,他是戚墅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他说,每个安置点都有一名医生和护士。他从昨天(6月29日)上午8点上班,一直要工作到第二天上午8点。“我的工作主要是为孩子检查手足口病,为成年人检查疟疾,为救灾中受轻伤的人员进行包扎救治。”经过一上午的检查,他没有发现疫情,只发现有两名骨折的居民,之后被转移到不远的第七人民医院。

白天,志愿者忙着给受灾者进行身体检查

   身穿“蓝马甲”的蓝天救援队,婉拒记者采访

  在安置点现场,有不少穿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他们不时搬运物资,不时和现场居民聊上几句。向前一看,才知道,这些“蓝马甲”是蓝天救援队的队员。看到常州晚报记者要采访,他们婉言拒绝。但是身边不少市民对他们都伸出大拇指:“他们真是好心人,在这里好几天了,一直任劳任怨,帮助我们。”

  据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戚墅堰实验中学安置点的蓝天救援队队员一共有20多人,他们不仅做体力活,还担当起了心理辅导志愿者的角色,做一些心理安抚工作。

“蓝马甲”和蓝色衣服的志愿者成为安置点的风景线

  李甜 吕洪涛 李倬尔 文 吴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