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吧!这座城市从不曾把你们忘记
14.12.2014 13:10
本文来源: 新华报业网
南京市民聚集十七处丛葬地,为死难同胞安魂祈愿——
图为河海大学学生在祭奠仪式上。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乐涛 摄
南京有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除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另外16处也聚集了自发前来悼念的市民,献一枝白花,传一份心愿。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婷
汉中门丛葬地报道:
2000余同胞在附近被杀害
12月13日早,天空湛蓝、干净如明镜。一位身着黑大衣,围着白色长丝巾的中年女士,手捧一束鲜花,神色凝重地向纪念碑敬献了鲜花。“这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地,今天却是特意来祭拜。”
何泽宇一家及韩硕一家一大早从扬州赶来。“首个公祭日,让孩子们来丛葬地祭拜,让他们感受当年的灾难并祭奠逝者。”家长周芳激动地说。1931年生的黄泽明老爷爷告诉孩子们:你们如今是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趣的知识。而他11岁时接受的却是日本人的奴化教育,“老师是脱去军装的日本军官,强迫中国孩子学日语,我不愿意,就拧着耳朵把我的头往桌子上撞,撞得我眼冒金星。”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浏
东郊丛葬地报道:
33000多军民在中山门外遇害
一早,东郊丛葬地的陵园内已站满了身着素衣的市民,现场的市民超过了2000人。更多想参与悼念活动的市民排起了长队,在远处的围墙边静静等候。
悼念的市民中,有玄武区志友协会的老人们,他们手拉旗帜,有几位老人腿脚已经很不灵便,但相互搀扶着献上鲜花。还有40多名登山爱好者,他们相约5点半在山顶集合,7点下山,步行6公里来到丛葬地现场,共同献上了花圈。队员中有一位是大屠杀幸存者章素华老人:“母亲带我逃到防空洞里,捂住我的嘴,躲过了日本兵的搜索,其他家人却遇害了。”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芦艳
本文来源: 新华报业网
14.12.2014 13:10
我省召开座谈会欢送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代表赴京参会
新华报业网讯 5月14日,我省召开座谈会,新华报业网
娄勤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让“春来江水绿如蓝”美景再现江苏
新华报业网讯 5月14日,新华报业网
新华日报发表苏言署名文章: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未来
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新华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