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孩子安全您关注了吗?

31.03.2015  10:47

 

 

 

图为地中海幼儿园开展防踩踏演练。盛义摄

 

昨天是第2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教育日主题为“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每年,公共场所安全问题、交通事故、食品安全、心理问题等都威胁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牵动着众多家长的心,如何确保宝贝疙瘩们的平安,成了学校和家长最关心的事。

 

应对突发事件 学校疏散演练很必要

 

小朋友们,不要挤,一个跟着一个!”昨天下午3点,地中海幼儿园内开展了“防踩踏”演练活动。随着警报铃声响起,所有老师立即停止了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组织教室里的幼儿们根据既定撤离路线,有序撤离到教室外的操场上。经过统计,从警报拉响到全体师生安全撤离,总共用时3分02秒。在开始演练之前,老师们首先通过讲故事、播视频的方式给幼儿们讲解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亲自示范教会他们有关防踩踏的自我保护动作。

 

除幼儿园之外,我市各中小学校昨天也开展了安全演练活动。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已经将疏散演练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常态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校舍布局,为各班级安排应急疏散路线,每次疏散演习都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熟悉所在班级的疏散路线。此外,随着我市各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学生们通过网上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安全作业”,对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交通事故 仍是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

 

校园安全里,交通安全尤其重要,随着车流量增多,道路变得愈加拥挤,每到上下学时段,我市各学校门口的交通压力非常大,稍有不慎,孩子就可能被磕着碰着。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孩子独自外出或者是家长带孩子出行,都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前些日子,在生祠镇红光村,由于家长都在地里忙农活,8岁小男孩便独自一人开着儿童玩具车到路上玩耍,儿童玩具车是模仿真车制造的,个头虽小,但“五脏俱全”。正当男孩在水泥路上撒欢玩的时候,一辆小轿车忽然迎面驶来,男孩慌了神,不知如何避让,也不知怎么刹车,一下子撞上了小轿车。所幸小轿车车速不快,孩子送医检查后无大碍。

 

去年,我市还发生过一起电瓶车引起的惨案。奶奶骑电瓶车带孙子小明回家,停车后忘记拔钥匙便进屋拿东西,8岁的小明模仿大人坐在车上,邻居家5岁的小孩坐在后座。小明在把玩龙头时转动了油门把手,顿时车冲向墙壁,小明顺势向侧面倒下,但后座的孩子却直直地撞上了墙,最后死于交通性气胸。

 

近年来,学生交通意外频发,依然是学生伤亡的主要原因。市交巡警大队提醒广大家长,平时要注意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醒他们遵守交通规则。

 

舌尖上的安全 家长要时刻当心

 

孩子都是贪嘴的淘气包,他们遇见什么都会以为是“糖果”,喜欢放在嘴里尝尝,病从口入,一旦吞下有毒有害物质,对稚嫩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家住马镇的女孩童童就曾误将安眠药当做“”,一连吃下十几颗。当天吃过晚饭,童童的爷爷奶奶在厨房里洗碗,童童一人跑到楼上的房间里玩,大约半个小时后,奶奶发现童童嘴里嚼着东西,问她是什么,童童说是“”,奶奶听后也没有在意,可她不经意间发现桌上有瓶打开的安眠药,连忙问是不是童童拿的,童童指着瓶子说“”。奶奶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童童吃的“”就是安眠药,她被吓得一身冷汗,连忙帮孩子催吐,随后又抱着孩子赶往医院,所幸没有大碍。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季清介绍,儿童误食的病例近几年略微下降,大部分的家长都能做好监督工作,让孩子“忌口”。不过,家中的安全隐患仍不可忽视,厨房用的洗洁精、酒、化妆品等都可能成为孩童的“新鲜吃食”,对这些物品,家长应妥善保管,一旦发现孩童误食,要立即催吐并及时送医救治。

 

离家出走 值得引起重视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成长的烦恼,孩子们的内心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心理疏导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也变得尤为重要,父母该以怎样的角色和孩子相处,值得家长们重视。

 

去年底,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一名12岁少年因为顽皮,被其父亲“教育”了一番,被打后,孩子赌气跑开了。到了晚上9点,其父发现孩子不在家中,四处寻找也不见踪影,这才着急起来。随后,邻居、朋友和民警一起寻找,直到第二天凌晨,民警在距离其家500米外的灌木丛里发现有个若隐若现的身影,瑟瑟发抖的孩子正蜷缩在草堆里。原是孩子由于害怕父亲责骂,躲在灌木堆里不敢回家。

 

去年,我市警方接到孩子离家出走的案件多达几十起,其中很多都是因为和父母闹矛盾。警方提醒家长,教育孩子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随意打骂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平时在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多与孩子谈心,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孩子隐私 自媒体时代很危险

 

除了一般的可见的安全隐患之外,网络和通讯的发达也给孩子带来潜在的安全问题。

 

今年3月20日左右,我市某小学有多名家长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内容均是孩子在学校意外摔伤,以急救需医药费为由让家长打款,家长联系学校后却得知自己的孩子正安然无恙地在教室内,这才意识到这是一场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诈骗。当天7小时内发生了26起诈骗,所幸学校和警方立即采取措施,未有家长上当受骗。

 

今年年初,一名网友在微信上晒出自家孩子的照片,谁知竟有陌生男子打印了照片,冒充孩子舅舅到幼儿园去接孩子,后来孩子挣扎着逃脱被老师救下,事后警方分析,这名男子应该是在孩子妈妈微信上看到了孩子的照片。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一些亲子QQ群、论坛、贴吧等社交空间成为隐私泄露的高危区,家长在与网友聊天时没有警惕意识,常有意无意地谈及孩子的情况,殊不知可能在言语中泄露了孩子的姓名、学校以及其他家庭信息,孩子的安全自然也会被“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