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了考场家长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07.06.2016  09:52

今天,全市3089名考生参加2016年高考。考场外,3089个家庭也在期盼孩子能在考试中有良好的发挥,不负青春。在这个高考季,也许家长比孩子更焦心。那么,考试期间,家长如何把控好自己的情绪,如何向孩子传递信心与支持?昨天,记者约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省靖中心理教师赵小萍给广大家长提供指导。

 

相处节奏维持原状

 

最近我爸对我真是百依百顺,每天晚上还把不同水果切成拼盘,插好了牙签。”考生小吴近来和同学们聊起备考期间爸爸的状态,总觉有些不适应。虽然小吴以前很希望忙于工作的爸爸能够关心照顾自己,但最近爸爸真这么做了,他一下子却有些不习惯了。“连爸爸都这样了,我不考好点还真觉得不好意思。”小吴说。

 

对于考生小吴的这种情况,高考期间,在我市不少家庭都有存在。对此,赵小萍建议,高考期间,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度照顾,最好是维持平常的状态。高考期间,家长的焦虑并不比孩子少,如果家长过度表达关爱,其实也是在传导一种焦虑情绪,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异样,感到压力。考试期间,家长可根据孩子的需求给予积极的回应。比如孩子如果主动说要吃苹果,那就削个苹果。孩子如果提出要散散步,那家长就陪同一起散散步、聊聊天。

 

鼓励使用肢体语言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份“高考家长十大禁语”。“别紧张!”“爸妈等你成功回来!”“只要你考上某某大学,我们就给你买你要的东西!”“别担心,考不上我们也不会怪你!”等大家平时认为十分常见的“鼓劲”话语都在“高考家长十大禁语”之中。高考期间,家长该如何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帮助孩子增强信心呢?

 

赵小萍表示,对于孩子的鼓励其实和日常相处的规则一样,也是不要打破常规,不在考试期间搞“特殊化”,以免起到反作用效果。如果家长要给孩子鼓劲,不妨摒弃“口号式”的鼓励语言,改用肢体语言。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或是给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宽厚的拥抱,这样的鼓励更能让孩子感觉踏实、无负担。

 

善于“察言观色

 

每年高考三天,总有不少家长会守候在考场外全程陪伴,仿佛自己也和孩子一样经历了全程高考,这样心里才会踏实。

 

家长如果在考场外候考,我们也不反对,但要懂得怎么和孩子说。”赵小萍说,如果家长在考场外等候,那切记要学会“静悄悄”,而不要告诉孩子自己在考场外等待,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我在这里等你一个上午啦!”之类的话语。这样无疑会让孩子产生心理牵挂,甚至是愧疚感,加重孩子应试时的心理负担。

 

孩子考完每门科目后,家长也要学会“察言观色”。如果发现孩子走出考场时心态轻松,那就让孩子继续保持这样的轻松心态,而不要忙于问孩子“试卷难不难?”“考得怎么样?”如果发现孩子走出考场时的兴致并不是太高,可能这一门并没有发挥好时,则要善于及时宽慰,教导孩子要考一门放一门,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迎接下一场考试。

 

与高考相关的大数据

 

(转自今日头条算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