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挤眉弄眼”原是抽动症作祟 专家称应注重心理治疗
中国江苏网9月1日讯(记者 郭蓓 通讯员 孙茜)社会上有不少家长为学龄期子女的“挤眉弄眼”或“反复咳嗽”而苦恼,而且反复就医且成效不大。到底是什么原因?记者通过采访儿科专家了解到,这或许是抽动症惹的祸。
孩子爱挤眉弄眼 家长以为“坏习惯”作祟
小学二年级的浩浩是个聪明可爱的男孩,一次和班里同学打闹时被老师批评了,爸爸知道后打了他一顿。浩浩很害怕,从此就落下爱眨眼的毛病,一紧张就眨眼。随着时间的推移,浩浩的毛病不断增加。
为此,妈妈带他看过眼科、耳鼻喉科等,用药后均未见好转。后来妈妈认为这个是坏习惯导致,在家总向他发脾气。但浩浩不但改不掉,原本活泼的性格也变了。最后,家里人带着浩浩到江苏省中医院儿科寻求帮助。
病因:儿童抽动症惹的祸
“经过检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孩子患上了儿童抽动障碍”,儿科主任医师朱先康说。中医认为该病属“肝风”范畴,小儿肝常有余,神气怯弱,肝属木而主风,风善行而速变。经过一段时间中药调理,配合专业心理疏导,目前浩浩情况有所好转。
此病“重男轻女” 多发于 4 — 10 岁儿童
儿童抽动障碍是常见的、由于遗传缺陷和不良环境因素所致的、儿童时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据朱先康介绍,患儿开始表现为频繁眨眼、挤眉、吸鼻、噘嘴等,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或四肢抽动等。发声抽动常有多种具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噪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
朱主任表示,儿童抽动症以男孩多见,男女比例约为4∶1,且大多起病于4~10岁。目前,我国大约有180万~400万左右的儿童患抽动症,每年约有36万新发病儿童。
发病率逐年上升 恐与电子产品有关
朱先康主任特别强调,近年来儿童抽动症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能与长时间接触电视及平板电脑、玩电子游戏及手机有一定关联。
儿童抽动症发病时间短(一般不超过一年)及症状较轻的孩子无需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以心理调适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不要错过6岁到12岁的治疗黄金时间,否则症状将延续到成人。
专家提醒:抽动症儿童应注重心理治疗
对于抽动症患儿日常护理,朱先康建议家长要合理安排好孩子日常生活,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上最好配合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清淡含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不要暴饮暴食。尽量不喝含咖啡类的饮料以避免过于兴奋,避免海鲜发物和辛辣食品。
心理治疗主要是解决儿童的情绪问题与其它伴随症状。消除诱发因素,恢复儿童自信,防止发生其他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治疗不能代替的作用。
此外,家长也要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尽可能不谈及孩子不愉快的事情。同时及时和老师沟通,多给予引导,让同学们多给予帮助,让孩子感到生活中有快乐感,从而消除自卑心理,利于缓解抽动症状。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