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如何斩断“校园暴力”魔掌

30.06.2015  13:26

6月26日,一段广西南宁中学生打人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十几名学生轮番对一男一女两名中学生进行殴打,时间长达3分多钟。

类似的施暴现象,近期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一次又一次刺痛人们的心。在江西永新,一女生因管理同学与其产生矛盾,遭七八名初中生围殴下跪掌掴;在浙江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烟头烫身;在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服殴打,并被拍裸照、视频上传网络。

据粗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就多达30多起。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如何斩断校园暴力的魔掌?

学校必须真诚反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指出,学生伤害案频发,与法律规则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有关,而影视中不良风气的传播,给青少年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样板”。

一些受访的学生和家长对记者表示,虽然学校都有法律知识课,但是重知轻行的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培养起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责任感。例如在校园中常见的一些伤人事件,学校往往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淡化处理,安抚受伤学生的同时,忽略了对责任学生的教育与惩戒,使他们未能意识到伤人的严重性。部分受到伤害的学生对学校、老师或同学产生了恐惧,性格、行为会发生变化,轻则出现厌学、弃学,重则出现轻生现象。而实质上,严重的伤害事故当事学生及其监护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广西大学心理专家刘惠珍教授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缺失也是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因之一。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可以看到,大多当事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卑、嫉妒心强,长期处在焦虑、紧张情绪中等等。

多年前,教育部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专门设置课程、配备专业师资、开展对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学校并不多,即使是开展心理教育和服务的学校,也存在人手有限、缺乏重视难以普及的问题。”一名长期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教育专家表示。

广西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大学生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校园暴力发生在什么阶段?”92.9%的读者选择初中、高中,7.1%的读者选择大学。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的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校园暴力中,女学生暴力事件日渐突出。专家称,这与当下的性别“中性化”有关。记者通过百度输入“女生暴力”或“女生侮辱同学”等字眼,可搜出大量相关信息。暴打、强迫喝尿、脱光殴打、用烟头烫、用仙人球刺……手段之残忍,令人瞠目结舌。这些涉案女生,大者不过十七八岁,小者不超过12岁。

校园暴力的出现,绝不仅仅是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当前的教育远没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一些家长和专家如是认为,正是死抱着应试教育的理念,一些学校以“以成绩为标准,以名校为目标”,导致德育教育严重缺位。

在不少学校,按规定设立的思想品德课常被其他主课挤占,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护他人、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文教育长期被忽视。一些老师对学生简单粗暴,动辄采取暴力方式处罚学生,更成为很坏的示范。“学生在缺乏尊重的环境中成长,遇到挫折时,走极端的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多,动辄采取暴力方式处理同学间细微的矛盾。”熊丙奇表示。

还有分析指出,校园暴力事件多发生在一些“非重点”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加上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让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担忧,也是校园暴力事件的根源之一。

学校教育必须真诚反省。”一些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家庭教育是重要的“防火墙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校园暴力?南宁中学生打人事件发生后,当地有关部门、机构和新闻媒体及时进行了专题研讨。大家呼吁广大家长履行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及校外监护职责。作为家长,要让自己的家庭成为有善和爱的场所。

青少年自我认识、人格均处于成长期,一些好奇、轻狂、冲动的行为模式,多来自效仿。比如,一些社会戾气、成人施暴行为,因为网络的传播而被他们效仿,希望从中获得“成就感”。如何避免孩子意气用事,家庭教育是重要的“防火墙”。

南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李英庆说,家长的语言、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是怎么做的,孩子就会怎么学。孩子打人,说明我们的家长没有做好。南宁市此前也出现过学生打人的事件,结果打人学生的家长赶到现场一看,发现自己的孩子没事,就走了。孩子一看打了人一点事都没有,下回肯定还会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教育教育,必须既教又育,“”字的古体解释其实是“养子做善”,就是教养孩子向上向善。

另一方面,一些孩子被人围堵殴打,往往是由于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好攀比,喜欢表现自己,到处得罪人,这些很容易就会成为被欺负的导火索。其根子就在于,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里,父母长辈的层层庇佑,让孩子们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知。

在现实环境一时难以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家长如何履行好校外监护职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西12355青少年咨询台特约顾问李耕岩提出建议:首先,家长要把亲子关系建立好,让孩子觉得家是他们的依靠,不论在外面遇到什么困难,家都是温暖的港湾。不论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被同学欺负或是被别人冤枉,都能勇于和家长沟通,这样父母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其次,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也要建立好。父母应该保持与学校老师的联系,比如学校开家长会,家长都应该去,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再次,作为家长,应该了解社会对于未成年人有哪些保护性的法律法规,用法律充分保障孩子的权益。

拒绝网络暴力,也别因“未成年”而不惩戒

南宁打人视频发布后,绝大多数网友在谴责打人者,一个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账号两次发微博,号召人肉搜索打人者。打人学生相关信息被人肉搜索出来后,很快传遍网络。当事人的姓名、学校、班级、QQ号,甚至连平时的生活照都被翻了出来。

把打人者一个个揍扁。”“找人砍他。”“让我看到打死他。”……记者浏览微博、百度贴吧发现,打人事件逐渐演变成一场网络暴力。

他们还是未成年人,社会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宽容。”网友“呆呆最帅”评论说。有网友理性地表示,虽然视频中打人事件性质恶劣,但应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同时,也应该给这些小孩认错、悔过的机会。

网络暴力行为无疑应该警惕。但是,也别因‘未成年’而放弃对施暴者的惩戒。”一些法律和教育工作者如是说。

由于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未成年人。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律师邓洪认为,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部分原因,就在于针对未成年人触犯法律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成本很低。许多年轻人有恃无恐十分猖狂,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屡教不改。因此,对这类事件,除了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惩罚力度也要加大。如果对青少年暴力行为不建章立制,依法严惩,囿于“未成年”而不惩戒,才真是害了他们。

我国目前校园暴力现象日趋严重,可能导致孩子未来走向两个极端:受欺负的孩子自卑,欺负人的孩子无视法律。对这一问题,需要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来正视问题并着手解决。”邓洪说。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