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承载”绵延,让记忆长留 专家学者在苏共议红色档案文献保护与开发

23.06.2021  22:25

  “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苏州,其作为江苏近代工商业萌芽地的重要历史,记录于一件件工商业、历史档案中。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了其广翰富集的档案珍藏,不仅有大量民国、商会档案,还有许多珍贵的中国革命红色档案等。

  6月22日,江苏省档案学会在苏州举行研讨会。来自档案、党史、方志、图书、古籍、文物保护等领域以及知名高校、纪念馆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红色档案文献保护与开发”这一主题展开广泛深入、富有成效的交流研讨。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飏致辞时表示,档案工作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作为一座世界遗产典范城市,苏州高度重视档案文献的保护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加大保护的力度,完善保护的机制。

  “今天我们举办红色档案文献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就是要与各位专家学者一道用好用活档案资源,从红色档案文献当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苏州也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传承保护利用好珍贵的红色档案、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好档案资政育人的作用,让红色档案火起来、热起来、活起来,为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王飏说。

  江苏省档案馆一级巡视员宫琳在会上表示,如何科学规范、安全有效地长期保存保护好珍贵的红色档案文献,最大限度的延长其保存寿命,作为我们档案工作者是责无旁贷的。同时,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档案文献,开发利用好红色档案,宣传、发扬和传承好红色基因,更是我们档案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这次红色档案文献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是我们档案人充分发挥档案存史留名、资政育人的作用,充分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坚决用档案铁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重要活动。我们要运用红色档案文献守护政治阵地,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宣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宫琳说。

  “”住酸化:“”留百年乡愁

  据了解,苏州市档案部门所藏纸质档案,涵盖了地契、房契、账簿、意匠图、工商业样品等各种工商业历史档案遗产,公私兼具、官民并蓄,极具苏州地方特点,体现了自清末以来苏州众多企业的文化积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其中,丝绸档案很多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形成的,不仅有纸质档案记录,有些还在工艺记录单子上附上了生产试验中的产品小样、丝绸的样本等,极为珍贵。”全国档案专家、苏州市档案馆研究馆员卜鉴民说,“我们现在做的第一步,是丝绸档案纸质的脱酸保护,使其能够长期永久地保存下去。

  他介绍,在国家档案局开展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评审中,苏州就有四组档案进入了《名录》,其中丝绸档案还进入了《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和《世界记忆名录》。然而,所有这些档案纸质大都老化、酸化,原生性状况岌岌可危。

  卜鉴民表示,实施抢救性保护脱酸工程项目,不仅是为了履行丝绸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保护档案实体”的承诺,也是为了更好推动苏州档案原生性保护工作。

  “从档案的原始性、凭证性来讲,原始的实物才是最具法律效应的。国家档案局在‘十三五’规划中,在全国建立六个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其中对纸张的保护,是重要的技术要求,为的是从根本上实现纸质档案的长期保存。我们正在考虑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建设地方专业性档案保护中心,为项目实施打下良好基础。”卜鉴民说。

  姑苏不“”:冀“小试”成大事

  “这个项目意义很大。一是,因为档案本身的价值,苏州的工商业档案为我国近现代工商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解读,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二是,对整个行业和领域而言,就如何长期保存、保管近现代纸质档案文献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参考,因为这是跨越了两个世纪的难题。”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远明说。

  他表示,就世界范围文献保护而言,解决纸张老化、酸化最直接、最有效的原生性保护办法是脱酸加固技术。自己从事档案管理、保护研究近40年,一直关注这个领域的进展。他认为,在所有的文献保护中,档案文献的脱酸加固尤为迫切,这是档案的唯一性、“孤本”性质决定的。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十分重视档案文献的保管保护,‘十三五’期间成立了全国性档案保护中心来做这项工作,还设立了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工程,其中一项重要的科技攻关内容是如何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彭远明教授欣见苏州市档案部门的有益尝试,非常肯定此次研讨的意义。“行业内专家、学者可以通过苏州方面的实践,探讨相关技术、工艺是否适合我国档案文献的保护及保管环境等等,是否可以通过此次小试进入中试、大试,进而进入档案文献保护市场,很有价值。

  “”的分量:永存红色记忆

  从上世纪初到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而特殊的时期,这期间留下了极为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研讨会上,专家同时就红色文物档案的保护展开研讨。

  武汉大学教授、国家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理事刘家真说,红色文献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与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必须传承的红色文化记忆。由于战争时期纸张与印刷条件都很差,而且不可能有好的保存条件,当年留存至今的这类档案、书刊等大多已经发黄、脆裂严重,若不及时抢救,就会失去抢救的时机,很有可能全部碎裂、无可挽回。

  她认为,纸张酸化是造成这种危害的主要原因,只要酸化不彻底清除,即使再好的保存条件,纸张的自毁也难以避免。脱酸,是抢救原件的必要手段,“红色文献是必须保留原件的”。

  刘家真表示,用什么样的脱酸技术、工艺抢救红色文献至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红色文献的原件安全,必须慎之又慎。

  承担此次项目的四川锐立文物保护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携手苏州市档案部门共同留住城市的珍贵记忆,希望以成熟、完善、安全的工艺、技术,不断为国家珍贵档案文献、红色历史资源的保护和永续作出贡献。(沙芳如  李南丹/文    唐杨  徐瑞  郭一航/摄)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