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这根弦到底松在了哪里
昨日,海州实验小学围绕“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学校特邀市交警三大队的王警官集中对全体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向全体师生讲解了交通安全常识。各班还利用主题班队会活动,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火、防拥挤踩踏等安全知识的主题教育。记者孙春玲通讯员刘聪孙海洋摄影报道
中国江苏网3月29日讯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地生活、健康地成长,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家庭的幸福。但实际生活中,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却不容乐观,几乎每年暑假,都会出现孩子溺水等意外伤害事件。为什么我们口口声声一直在强调安全教育,但是孩子们的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依然较为低下呢?本应时时紧绷的安全这根弦,到底在哪里出现了松动?
“这几年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是相当重视的,根据教育部安全教育指导实施意见,从教育部门到具体学校都建立了层层抓安全管理,层层抓落实的制度。”海州区教育局综治办主任余明徽介绍,对于每个学校教育部门都有严格规定,必须每个月举行一次有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举行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学校也都会根据季节或是相应节日,开展交通安全、意外伤害、急救逃生等安全教育活动。
而一个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能仅仅依赖于学校,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是,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被忽视,或者只是简单的说教,家长自身并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就说交通安全,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家长屡纠不止的交通违法行为。”连云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家长在参与交通过程中,为了贪图一时方便,自觉不自觉地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而这些不良的交通习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极深。
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学生家长王亮坦言,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出事之后,或者是某些事情发生在身边孩子身上了,才进行相关的教育,充当的只是“救火队员”的角色,显得过于滞后。在孩子遇到一定危险时,家长们也往往是重保护轻教育,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去应对这样的场面,如何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这种重保护轻教育的行为,使得孩子缺乏生存经验和自我保护常识。
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所关注。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在保护好孩子的同时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既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学校和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作为学校可以更加灵活地开展“体验式”安全教育,社会上也应多些开展生存体验教育的场地,让我们的孩子时时有颗懂安全、知安全、要安全的心。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