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子现场感受江苏杂技《小桥·流水·人家》

19.07.2017  12:14
该剧总导演何晓彬认为,这是一次中国传统杂技的革新。 万程鹏 摄

  中新网南京7月18日电(记者 申冉)从纯粹的“炫技”、“炫肌肉”到“情景相融”、“技巧与内容相辅相成”。今天,正在南京“寻根之旅”的五大洲华人学子,现场感受了一场新颖别致的中国杂技大秀。

舞美让观众目不暇接。 万程鹏 摄

  这场由江苏省杂技团带来的建湖杂技剧:诗词歌赋《小桥·流水·人家》,是国内第一部以杂技剧场形式呈现的舞台作品。2016年7月,该剧被列入江苏省艺术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传统杂技与古诗词的结合令观看感受更为丰富。 万程鹏 摄

  整部剧演出时长100分钟,讲述江南小镇上的采莲女小乔和运河船工刘水的爱情故事。全剧分为《》《》《》《》四折,有机融入了汉乐府《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刘禹锡《竹枝词》、苏轼《望江南》等诗词歌赋的意境,以及杆技、空竹、绸吊、软钢丝等高难惊险的杂技技巧,把江南文化元素和建湖杂技艺术发挥到极致。

2008年,“建湖杂技”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万程鹏 摄

  在演出现场,记者看到,舞台上通过各种软硬薄厚不同材质的纱,“重塑”了一个人们梦中“江南水乡”四季的柔美和绚烂,令观众为之耳目一新。

通过演员高超的杂技技术,再现了中华古诗词中的诗意美境。 万程鹏 摄

  “江南烟雨的朦胧、烟花三月的花海、莲叶田田的绿纱帐和秋天的金色、冬天的苍蓝……在舞台设计上,四季变换的江南美景,只能用朦胧万变的纱来展现。”江苏省杂技团团长吴其凯在采访中介绍。

  此外,在该剧中,杂技的惊险刺激并没有独立于剧情之外,反而成为剧情发展的动力和主体,“一般来说,杂技语言用来叙事、抒情是很困难的,很多时候,杂技剧里的杂技和剧情成了‘两张皮’,里外各唱一出。”该剧的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何晓彬告诉记者,这部杂技剧的重心恰恰就放在了如何用杂技讲好一个充满“中国味”的故事。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当这样的古诗词出现在舞台背景中时,男女主角各偏舞台一隅,以传统杂技杆枝的表演,展现情人之间相思的辗转反侧,令观众与男女主角的情绪一起柔肠百折;而当男主角刘水在船上历经风浪时,软钢丝的悬荡惊险,又让观众在观看时一颗心随之七上八下,惊呼连连。

  来自台湾的林同学在演出结束后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杂技表演,和以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舞台太美了,让我想起学过的唐诗宋词,仿佛被还原了一样。

  来自美国的华裔刘女士表示,也曾经看过很多国外杂技秀,但是这样充满“中国风情”的还是第一次,“有中国情结的华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江南梦境。

  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南派杂技的代表,建湖杂技与河北吴桥、山东聊城一起,被誉为中国杂技的发源地。2008年,“建湖杂技”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江苏省杂技团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小桥·流水·人家》杂技剧就是改革硕果之一,自搬上舞台,就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好评。(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