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儿童,成了他们心头的牵挂

10.07.2019  09:31

志愿者们带孤残儿童参加读书、画画活动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主动和孤残儿童做朋友,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让孤残儿童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他们尽职尽责,当好心理老师,为孤残儿童上好人生的第一课……他们,是来自我市乐善社会工作事务所的社工和我市心师心理文化服务中心的专业心理师。

自今年起,这支热心人士组成的志愿队伍频繁走进市儿童福利院,通过定期走访,及时记录孩子们在生理、心理、医疗康复方面的状况,为他们留下成长印记。

聆听

他们的心声

目前,我市儿童福利院内共有34名孤残儿童,其中11名是残障儿童,他们患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或心智障碍。

和人交流只能说简单词句,缺少耐心,但愿意和人亲近,会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主要问题为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弱,需要更多的引导。”“因患有唐氏综合症,智力发育迟缓,但性格温和,互动中表现出想要学习的愿望,对于情景故事能理解相关片段,具备更深入学习的可能。”“比较敏感,喜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有一定占有欲。要加强情绪管理,多给予鼓励,进行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每当有志愿服务组织在市儿童福利院开展活动,“心灵成长档案”的记录者们便在一旁观察孤残儿童的言行举止,悄悄地在他们的“心灵成长档案”上增添一笔。

来自市心师心理文化服务中心的张芸,承担着市儿童福利院几名孤残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有了半年的相处,她对这些孩子的情况烂熟于心。“由于福利院环境的限制,孩子们与外界的接触甚少,他们需要更多社会性的互动。”张芸说,每个月她都会和孩子们一对一地沟通交流。她发现,这群孩子内心渴望得到关注,希望能有人和他们保持长期的“亲情关系”。她建议,未来有更多的社会志愿组织愿意给予这些孩子们相对长期、固定的温情陪伴。

走进

他们的世界

走进孤残儿童的世界,从为孩子们圆梦微心愿开始。经过专业测试,志愿者们发现市儿童福利院内有的孩子智商停留在2~3岁,生活需要他人照料,有的可以正常入学,成人后可逐步适应社会。根据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志愿者们制订了一系列的活动计划。

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个欢乐的游戏、一份小小的礼物,都将有益于孩子成长。对于智力障碍的儿童,志愿者们定期陪伴他们聊天、讲故事、玩耍,教他们画画、做手工,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及时给予他们赞赏,增强孩子们自信心;对于已经入学的孩子,带他们走出福利院,去他们想去的特色书店、艺术中心,感受校园以外更精彩的世界。

助 力

他们的成长

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眼中绽放的光芒也在温暖着我们。”陈敏是我市乐善社会工作事务所的一名社工。她说,孤残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更需要爱与陪伴。他们希望借助专业的社工知识和及时的心理辅导,让这些孩子们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院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段让人心酸的经历。特殊儿童的生活和教育不仅需要社会的关怀,更需要专业力量的扶持。这些热心的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工,在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帮助院内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孙凤益说,志愿者们半年来的暖心陪伴,已经让院内很多内向的孩子打开了心扉。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志愿者们还将对我市在不同家庭寄养的孤残儿童进行走访,为他们创建专属的“成长指导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