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泥哨”, 能向“惠山泥人”看齐吗?

24.02.2015  13:22


 


 


 


 


 

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成了地球村,各种文化大汇合,让许多人不禁感叹,相比记忆中,传统年味儿淡了很多。2013年,靖江孤山脚下的“泥狗子”,作为“靖江泥哨”编入泰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然而,靖江人满足的不仅如此,还在努力尝试着让靖江泥哨重新焕发生机,走进千家万户。去年3月份,靖江市政协启动“靖江泥哨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提出“靖江泥哨”要向“惠山泥人”学习,走出一条文化保护与经济增值的双重新生之路。那么,“泥哨”要向“泥人”学什么呢?

 

增加文化附加值

 

明代绍兴人,文学家张岱,号陶庵,在他的《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条记载:“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铭山(锡山),进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盅、泥人等货”,可见当时的泥人已成为商品进入商铺。

 

公元1885年,慈禧太后50寿庆时,无锡地方官特意到惠山定制了一套精制的“八仙上寿”大型手捏泥人进贡朝贺,惠山泥人传入宫庭。公元1910年(宣统二年),由胡万成大房店铺选送的泥人产品,在“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在该会的报告书(民国廿五版)中说:“陈列手工业中有泥人,多数制其贫贱富贵之像,精神体态,形容丰姿,面面俱到,旁视近视,宛若生人”。根据众多资料显示,明代末期泥人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了,清朝时惠山泥人已经天下闻名,直到今天依然鼎盛,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相比之下,靖江泥狗子的传说并没有别挖掘出来。在孤山当地人看来,“泥狗子”就是一道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关于“泥狗子”传说不少,一说是孤山镇第一任县令属狗,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后人用泥巴做成狗的样子纪念他;一说是古时这里闹瘟疫,天神派来一只神狗帮助驱赶瘟疫,瘟疫消失后,人们为了避邪,就做起了“泥狗子”……这些传说都是只言片语,没有很好地将泥狗子的前世今生描述清楚。

 

其实,深入探究,可以发现“泥狗子”的身世并不短暂。两年前,沈阳市考古人员新发现了一处辽金时期的重要遗址“北四台子遗址”,出土了几个陶瓷小动物,像马又似狗,身上有斑点。考古认为“这是辽金时期孩子的小玩具”。靖江网友看着照片惊呼:“这不就是靖江泥狗子吗?

 

我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黄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值得人们珍视,就是因为它身上承载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它是先民曾经的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我们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整理和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人文意义,让我们的后代知晓这些。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会让他们更相信美丽的传说:据说当年吕洞宾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见到仙女用黄泥做的动物,会叫会跳,像活的一样,非常喜爱,就偷了天上的黄泥,慌慌张张出来,不小心将黄泥掉在了靖江孤山半山腰。吕洞宾就到孤山取土做“叫鸡”,做出的“叫鸡”鲜灵活现,叫声清脆悦耳。旺坝头埭的一位年轻人每天到孤山脚下放牛、割草,“叫鸡”动听的声音吸引了他,他便跟着吕洞宾学做黄泥叫鸡。从此,孤山泥叫鸡就一代代传了下来……马驮沙上的泥哨声就这样伴随着人们代代生息。

 

造型上大力改革

 

相比色彩鲜艳、造型憨态可掬的惠山泥人,靖江泥狗子就跟它的名字一样:土气多了。

 

市政协曾专门委派工作人员去宜兴向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老先生“求方问药”。徐大师建议要增强泥狗子造型的艺术性,希望提高泥狗子观赏和收藏的价值,并建议集中制作一批“升级版”泥狗子,配上精美礼盒,提升它的档次。孤山镇曾集中制作了一批“升级版”的精品泥哨,社会反响较好,这为“靖江泥哨”形象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去年下半年,由靖江市政协发起,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靖江泥哨”(泥狗子)形象设计美术作品。孩子们的创作质朴生动,主题多样,一改泥狗子几百年来一成不变的模样,“泥狗子”终于向“泥哨”迈进了一步。但是,当所有动物造型都能成为“泥哨”之后,会不会又消解“泥狗子”的传统意味呢?靖江消费者能不能认可大象、小鹿、河马模样的“叫鸡”呢?看来,泥哨还要经过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方能形成气候。

 

技艺上坚持传统

 

泥哨是怎么做出来的?

 

三月山,上孤山”,孤山脚下买泥狗子,至今还是靖江人的传统。可是,渐渐的,靖江人对泥狗子有点“不待见”了:过去的泥狗子色彩品种虽然单调,但“水浸三天不散,摔地不碎”。现在的泥狗子,稍有磕碰就掉泥,太阳下一曝晒就开裂。色彩看上去花里胡哨,可谁知道是不是用有害的油漆刷上去的,谁还敢买这样的泥狗子给孩子放在嘴边吹响呢?

 

过去,旺坝头埭的人做泥狗子,全当是“顺手活”:打响后的泥件,放进灶洞,塞入稻草,上面煮粥烧饭,下面烧泥狗子,一举两得。如果泥件多,就在院子里搭个小窑烧。烧好后的泥件颜色发黑,趁烫涂上熬好的松香,点上胭脂红和松香熬成的颜料,就成了孩子们手中结实耐用的玩具。过去也没有那些工业燃料,孩子手里的泥狗子,虽然颜色单一,却安全卫生。

 

孤山镇山东村的旺坝头埭的钱炳林和钱伯平父子二人,是孤山泥狗制作的佼佼者,钱伯平更被公推为村里的“泥狗王”。他从1985年就从事泥狗子制作,至今已近30年。

 

做泥狗是个细致活,很磨时间,搓泥、打响、烧制、上色,至少一个多礼拜。”钱伯平说,泥狗的上色工艺很讲究。现在图省事用油漆代替。好多人还把在炉火里烧的环节省略掉了。虽然油漆让泥狗色彩鲜艳,但制作工序的简单化致使泥狗子成为易碎品。作为泥狗子技艺传承人,钱伯平不止一次地呼吁要保留完整的工艺流程,以便更好地传承。

 

再看惠山泥人。上世纪50年代,无锡市专门成立了“无锡惠山泥人厂”,后来又相继成立了“惠山泥人研究所”以及“惠山泥人博物馆”。惠山泥人采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种土质,细腻纯净,可塑性极佳的黑土捏制而成。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彩绘、开相几部分。在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此看来,技艺上坚持传统不是靠某一个非遗传承人能够做到的,需要政府主导,做好规划,加强对整个泥狗子产业的引导与扶持,指导和推广。

 

创新营销上下功夫

 

泥狗子”最初的作用是什么?相信靖江人都知道:孩子玩具。那么今天的孩子们缺少玩具吗?肯定不!不缺少玩具的小孩子就对土气的泥狗子敬而远之了。郭沫若先生曾经称赞惠山泥人:“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说明惠山泥人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既可以给孩子当玩具,可以当做工艺品,也可以作为馈赠别人佳品。外地人只要到无锡旅游,不买个惠山泥人就像没去过一样。而且,惠山泥人不但造型可爱、吉祥,包装也精美,携带方便,买回家可以当工艺品摆放,也可把玩欣赏。

 

一直以来,孤山人卖泥狗子都是在孤山脚下摆摊。各家摊点上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互相竞争无序。地处长江中下游的靖江,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美食文化闻名遐迩,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知道了靖江,喜欢上了这里。靖江的旅游业正在起步当中。“泥哨”对于靖江,能不能像“泥人”对于无锡一样,成为无锡的代表,成为来靖江的游客必须购买的纪念品呢?

 

孤山镇文化站站长常灿松也曾受委派前往无锡市惠山,学习惠山泥人传承技艺、开拓市场的成功经验。在他看来,惠山泥人产品分高、中、低多个档次,而孤山泥哨一直走低端市场,外型功能缺乏创新,经济附加值低。因此,泥哨要想走出靖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要走的路还很远!

 

有专家指出,孤山泥狗子的产业化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引导,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制作决定了难以做大做强的现状。孤山镇计划加强对泥狗子产业的引导与扶持,成立泥狗子工作小组,赴河南淮阳学习“泥泥狗”产业发展模式。期望不久的将来,靖江在泥哨的保护、传承和市场推广模式上开始全新的征程。靖江泥哨代表这片土地,给更多的人带去欢乐,带去吉祥,带去靖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