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银行7万元一年后“失踪”2万元

17.03.2015  09:13

 

  

  市民到银行存款7万元,但一年后支取时被告知只有5万元,剩余的2万元存款究竟去哪儿了?对于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的怪事,泰州市民王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在近半年的寻访中,他走访了银行、银监局等多个部门,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近日,江南时报记者对此事件进行了调查采访。江南时报记者王琦

  客户投诉:存款7万元一年后莫名少了2万元

  泰州兴化市民王先生在南京工作,对于去年在老家发生的存款风波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据他介绍,自己妹妹2013年9月25日在兴化农商银行刘陆支行由客户经理王龙虎操办存款7万元,2014年11月18日去取款,在柜台却被告知只有5万元。对于7万元存款突然少了2万,王先生妹妹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加上胆小怕事,难以申辩决断,随即请南京的哥哥回老家处理协调。

  王先生在向妹妹了解了情况后,找到了当事的兴化农商银行刘陆支行,并在临城派出所报案,当地派出所说暂时不予立案,王先生让派出所出个不予立案的通知报告,派出所不出,说只能口头回复。

  据王先生回忆,经过与银行方面协商,过了几天后,自己就从所在居住地临城镇王梅村王书记手中拿回了2万元余款,当时兴化农商银行刘陆支行行长姚圣权也在场见证。

  虽然2万元存款失而复得,但王先生依然高兴不起来。一方面,储户存款莫名少了2万元,银行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和说法,储户存款安全谁来保障?另一方面,自己前前后后为了妹妹存款事情,耽误了南京的工作,这么多天的误工误时费用谁来埋单?对于2万元的一年利息银行也未正常支付,王先生决定讨要公道。

  银行解释:客户要求无理,不得已才由村支书支付2万元

  “这件事情闹腾了小半年,我们也是无可奈何。”说起2万元存款失踪的情况,兴化农商行办公室稽主任告诉记者,他们行在事发后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论是当时客户只存了5万元,而不是7万元,出现2万元的误差是客户理解有问题。

  根据兴化农商行的网络回应:客户王某(女)带定期一本通到兴化农商行刘陆支行取款,告知柜员想从自己7万元存款中支取一笔2万元的一年期存款。当柜面经办人员告知其总存款只有5万元时,就吵嚷着自己存了7万元,是银行侵吞了自己2万元定期三年存款。

  稽主任称,事情发生后银行立即派人进行调查,经查情况为:2013年9月25日下午2时38分,储户王某至刘陆支行办理存款业务,开具定期一本通,明细分别为:两笔定期三年存款2万元、一笔定期一年存款1万元,合计5万元。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客户认为两笔三年存期太长,为防止家中有事急用,提前支取利率不划算,就将一笔定期三年存款2万元销户,转存为定期一年存款2万元。银行与当时经办柜员进行了谈话,并调阅当时的业务凭证,与当日柜员交易流水进行逐笔勾对,确认当时业务操作按正常工作流程办理,并且所有业务原始凭证均是经客户本人签字确认,当时存款人未存在任何异议,当日轧库,未发现有现金长款,也不存在存款不入账情况。在出具上述证据后,当事人依旧不承认事实,多次举报,并提出无理要求。

  稽主任表示,客户要求支付2万元的利息以及误工费等要求很无理,而赔付的2万元也是当事行长私下行为,并未向上级部门汇报属于处置失当。“还要说明的是,这笔钱也不是银行赔付的,是村里面支付的款项,当时只是因为投诉人很霸道,他们想息事宁人不得已为之。为此,行长本人已经受到了严肃批评,并取消了2014年的先进评比资格。

  记者调查:村支书垫付2万元,银行方面事后埋单

  对于2万元是村里埋单还是银行埋单,记者向负责协调此事的兴化市临城镇王梅村王书记取得了联系,王书记称自己当时确实是垫付了2万元给王氏兄妹,但这2万元银行方面还是会认账的,过段时间会还给他,具体的可以找兴化农商银行刘陆支行的姚圣权行长了解情况。

  昨日,记者打通了姚圣权的手机,一听记者是了解2万元存款不翼而飞的事情,姚圣权忙说正在开会,随即挂断了电话。

  对于姚行长的不配合,记者也能理解其苦衷,这件事情不管是以任何理由赔付2万元,都会看做银行方面是因为理亏,才进行事后弥补。为此事件,已经被上级部门批评教育,再说什么已经无济于事,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搞清楚2万元存款究竟去了哪儿?

  事件追踪:泰州银监分局称2万元存款无法查证

  对于事件的发展,投诉人王先生还向记者出具了泰州银监分局今年2月9日出具的回函,回函称分局现场核查,客户反映的2万元存款无法得到查证,要求支付2万元利息的依据不足。如果对此意见不服,可以在30天内向江苏省银监局书面提出复查。

  王先生表示,自己前段时间向省银监局纪委部门提出相关要求,被告知此事件还是要由当地银监机构配合调查,目前省里也难以查办。“我至今仍然认为,2万元存款有可能被银行内部人员挪作他用,没有入账,才导致事件发生。”王先生对于相关部门给出的答复并不满意,还表示一定要搞清楚当时存的2万元究竟去了哪?这种较真并不是单纯为了讨回公道,而是防微杜渐,保护更多的储户资金安全。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