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16.07.2015 15:41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在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家庭农场,村民张怀民和其他几位农民们正在挖土开沟,今年,农场主孙飞又拿出40亩土地实施稻田养鱼,张怀民他们必须在3天内完成所有工作,虽然时间紧,但张怀民却干的起劲,因为他不仅把几亩田流转给了孙飞,而且成了这里的产业工人。和张怀民一样,该村有100多位村民把土地流转给了汉土家庭农场,农场实行统一种植,农民每年收取租金,这种经营模式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今年以来,姜堰区积极总结桥头、兴泰、娄庄等镇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制定相应的奖补政策,以村为单位,统一将农户土地集中流转、招标发包,以200-300亩为适度经营规模,以650-700斤左右水稻为流转基准参考价,形成以培植家庭农场为主体、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方向的土地规模经营新机制,土地流转集中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截至今年6月,全区累计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0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6%;设施农业面积13.44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8%,发展家庭农场1039个,该区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已走到全省前列。
服务好农民同样是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的重要工作,兴泰镇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为农服务体系,走在了全区前列。在兴泰镇“为农服务综合体”,农技农机、水产林业、农保、质检、培训等职能窗口一应俱全,墙上电子显示屏上显示了各项农事办理流程、所需材料。
据悉,为给农民、种养大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兴泰镇在2013年投资300多万元,创办了占地30亩的“为农服务综合体”,分三期实施,先后建设了农业服务大厅、农机库、烘干中心、工厂化育秧中心,实行政务服务无偿化、社会服务商品化。
目前,姜堰区正根据兴泰镇“为农服务综合体”发展模式,科学编制全区镇村为农服务综合体建设规划,按每个综合体5000亩的服务规模,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建设100个镇村为农服务综合体,实现服务范围全覆盖,切实解决发展粮食规模经营的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抓住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建设的机遇,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探索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新体系,整合资金强化基础,提档升级农业园区基地建设;探索推进订单农业,不断扩大发展红利;畅通农业融资渠道,构建金融支持农业体系;拓展农业政策保险,为农民发展保驾护航。通过扎实有力的措施,积极推动全区农业提速发展,为保持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16.07.2015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