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户:新农民 新主体 新成效
在宝应县氾水镇,提起新荡村“姚大户”,没有不知道的。姚,是他的姓。大户,并不是说他家是个大户人家,而是说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姚大户”,大号叫姚其奎,今年53岁,家住京杭大运河西岸。20多年来,“姚大户”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精心打理,在当地农经部门的支持下,从一个小打小闹的传统农民转变为一名具有一定实力的家庭农场主,实现了从一个种田大户到家庭农场主的华丽转身。
“姚大户”虽然才50出头,但是却与土地打交道结下了近30个年头的缘分。1988年,当村里有好多和他年龄差不多的人纷纷外出打工挣大钱时,他却一门心思种好自家的责任田,而且还为外出打工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代耕、代种了60多亩责任田。随着国家惠农政策陆续出台,“姚大户”种植的农田渐渐多起来,收成也越来越好。虽然干农活忙点、累点,但是他乐此不疲。“姚大户”常说,别看农田大家年年种,可收成却大不一样,这里面名堂多着呢。
1990年,“姚大户”怀着对种粮的满腔热情和难舍的农民情结,准备走出家门,搞粮食规模种植。当时家里人不理解,他岳父对他说,你是农民出身,种田经验没得话说,但是种田是一手捧元宝,一手抓宝剑,你可要考虑好啊!面对家人的担心,“姚大户”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凭多年的种田经验,把握机会,脚踏实地把田种好,一定要捧到元宝。同年3月,“姚大户”在原氾光湖农场承包了100亩农田。种的田多了,投入的农本也高了。从那时起,“姚大户”就开始借钱种田,虽然是负债经营,但是他对自己有信心。当时的粮食产量比较低,一般亩产在1100斤左右。粮食价格也不高,标准稻谷只有三角多钱一斤。农田作业机械少,劳动力成本又高,但是“姚大户”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吃住在农田,除草、治虫、施肥等田间管理一着不让。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姚大户”种植的100亩农田,纯赚一万多块。
“姚大户”当上了家庭农场主
“姚大户”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却善于动脑筋,凡事都要琢磨个道道。他说,搞现代农业需要新型农民,过去的“老一套”已经跟不上发展的形势了。作为一名新型农民不但要有一本“农田致富经”,而且还要算好一本“明白账”,“吃透”国家惠农精神的实质,牢牢把握好发展机遇,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2012年,中央提出要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姚大户”考虑再三,觉得这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与家人一商量,没想到全票通过,他的信心更足了。2013年7月份,在氾水镇农经部门的指导下,“姚大户”到县工商部门注册了“宝应县氾水镇其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成为氾水镇第一个家庭农场主。他一家5口人,4个劳动力,他和妻子、女婿3个人是家庭农场的常年劳力。从此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带领一家人精心打理农场,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其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逐步走上了正轨。
多年来,“姚大户”从一个种粮大户起步,发展到目前具有法人资格的家庭农场主。承包的农田从原来的100多亩到目前承包本镇京杭、西园两个村农田共272.5亩,固定资产投入从当初的几千元增加到目前的50多万元,从品种单一种植到推广良种良法,从人工农田作业到农机作业一条龙,粮食单产从原来的1100斤增加到目前的2100斤,其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实现了粮食增产、家庭增收。
如今的其奎家庭农场,兵强马壮,机械化程度更是大幅度提高,可以说是“鸟枪换炮”,实现了从播种、栽插、收割等农机作业一条龙。农机多了,马力足了,为了尽可能的让农机具发挥最大作用,其奎家庭农场科学安排农事,合理调度农机,在不影响家庭农场农田作业的情况下,申请领取了“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开开心心搞起了农机跨区作业。这样既不误农场农田作业,又提高了农机利用效率,避免了农场农机具闲置、“吃不饱”的现象,还增加了农场收入。去年夏秋两季,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1800亩,实现农机作业收入10多万元。一年来,家庭农场经营顺风顺水,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辐射和带动效应不断显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其奎家庭农场的综合效应
一年多来,其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是在粮食新品种引进、农业机械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农作物茬口轮作、农田地力培育、秸秆禁烧与利用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由于其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农机装备水平较高、能及时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种田效益好、示范带动能力强,连续两年被省市分别评为“示范家庭农场”。
多年来,“姚大户”从一位传统农民转变为一名家庭农场主,成为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年收入达20多万元,可谓实现了留在农村的“美丽梦想”,而其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成功范例,不但解决了多年困扰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而且还给出了“谁来种好地”的答案。
近年来,氾水镇从培育家庭农场入手,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科技培训,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紧紧围绕先进实用的种植技术推广,认真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点单服务,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缺什么,就补什么。另一方面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精心组织实施职业农民培训,通过“集中授课、生产实践、跟踪指导”三位一体,狠抓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着力在实用技术推广普及上下功夫,适时运用网上村委会、远程教育网等信息平台资源,共培训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多人次。不仅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而且还带动了一大批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在“姚大户”的影响下,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返乡务农就业创业。现在,象“姚大户”家这样的家庭农场,在氾水镇有24家,家庭农场基本以粮食种植为主,经营面积达6500亩。如今氾水镇家庭农场发展风生水起,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其奎家庭农场成功的几点启示
作为全国“千强镇”的氾水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有作为。其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成功效应,也充分说明了家庭农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姚大户”的华丽转身也带给我们几点启示:一是在身份转换上,从兼业农民到职业农民,能力“强”了;二是在资本实力上,从不足万元起步到拥有固定资产50多万元,家底“厚”了;三是在规模经营上,从代耕代种60多亩到规模种植272.5亩,摊子“大”了;四是在农机装备上,从添置小型农机具到享受国家惠农补贴购置大型农机具,如久保田大型收割机、新型插秧机等,马力“足”了;五是在生产流通上,从单一的买方市场实现了权利反转,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如采购农资,说话“管用”了;六是在综合效益上,从单产1100多斤到2100斤,从亩平收入1000多元到2800元,效益“上”去了。“姚大户”常说,如今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搞家庭农场实行规模经营效益高了,收入稳定,当农民这个职业也体面多了,这多亏了国家惠农强农的好政策。现在,国家每年都要出台许多政策扶持和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这些家庭农场主种粮更有信心了。
其奎家庭农场的喜与忧
说起从种粮大户到家庭农场主的转变,“姚大户”如数家珍。他高兴地说,如今种田效益好了,做农民有奔头,也有面子。他板着指头说,过去为别人代耕代种农田,辛辛苦苦一年收入也就3万块左右。成立家庭农场后,年收入一下子超过20万元,自己从一个传统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实现了多年的家庭农场梦。当问到发展家庭农场有什么困难时,“姚大户”也不无担忧的说,主要有“三怕”,一是怕没田种。现如今国家惠农政策好了,粮价高了,种田补贴也多了,农田都成了“香饽饽”,过去有的农户把自家责任田请别人代耕、代种的,也纷纷要田自己种,土地流转难度大了,田难包。二是怕没钱种。家庭农场投入大,仅靠自身的资金实力压力太大,银行贷款门槛高钱难借。三是怕种不起。农田承包价格水涨船高,雇工人员工资、化肥农药等种田成本越来越高,田难种。
针对其奎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氾水镇积极应对,妥善谋划,在土地流转、土地租金、信贷资金、考核奖励等方面都给予重点扶持。在土地流转上,优先向家庭农场倾斜,解决了家庭农场“无米下锅”的问题。在土地租金上,采取了实物计价、最高限价、合理定价的办法,切实规范招投标程序,这样既有效防范了农田承包合同履行的风险,又保护了发包方、承包方、受让方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了家庭农场包不起地的问题。在信贷资金上,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解决了家庭农场借贷无门的问题。在考核奖励上,实行优胜劣汰,建立家庭场动态考核办法,规范家庭农场准入退出机制。对经营效益显著、示范作用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家庭农场,给予资金、项目扶持,解决了家庭农场规范发展的问题。
谈起今后的打算,“姚大户”乐呵呵的说,如今政策好了,当地政府也非常关心,我们应该抓住大好机遇,甩开膀子干出一番名堂,把家庭农场办得红红火火。看着他憨厚的样子,听着他朴实的话语,我们坚信,“姚大户”的家庭农场一定会越办越好。(高翔 梁实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