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农委提出四项措施积极应对秋收秋种

27.11.2015  14:47
        11月以来,洪泽县出现多次降雨过程,秋收秋种进度严重推迟,对当前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截止26日水稻已收获10.8万亩,占应收面积的24%,与去年同期相比慢65个百分点;小麦播种7.84万亩,占计划面积的16%,与去年同期相比慢62个百分点。今年水稻收获进度偏慢,季节矛盾非常突出,对小麦适期播种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近期连阴雨及24日降雪天气影响,秋收秋种面临严峻形势,洪泽县农委通过县电视台字幕广告、12316农技热线短信、政务平台等渠道发送抢收抢种紧急通知及相关技术措施,要求各镇(街道)要密切关注天气形势,抢雨隙,争农时,采取人机结合的措施,及时抢收水稻,同时因地制宜适当加大小麦播量,采取套播、板茬直播、独杆栽培等技术,最大限度地抢播期、控风险,保证秋播质量。25日,县农委召集农技专家紧急会商,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农民,加强雨雪等灾害性天气应对和抢收抢种工作。
        一要及时抢收在田水稻,确保颗粒归仓。近日雨雪天气过后,我县天气将止雨转多云。各镇(街道)要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利用晴好天气及雨隙,立足抢字当头,统筹安排人工、机械,采取人机结合的措施,及时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抢收后如遇阴雨可利用现有烘干设备,降低稻谷含水量。同时,在播种时尽可能采用履带式收割机收割水稻,不能因为抢收水稻而破坏土壤耕作层,给小麦播种带来不利影响。
        二要迅速排除田间积水,采取抗湿抗晚播种措施。遇阴雨天气、土壤粘湿、不适宜实行旋耕或深翻秸秆还田整地播种的情况下,首先要采取措施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田块干爽,努力解决连阴雨导致烂耕湿种、烂籽僵苗等问题。各镇(街道)应灵活应用适合当地条件的抗湿抗晚小麦应变抢播技术,重点采取稻田套播、板茬直播等技术措施,抢抓秋播关键季节。
        三是适当加大播量,应用抗灾应变技术。由于天气影响,今年小麦播期将大多集中在12月上、中旬,迟于适宜播期的20天以上。这类晚播麦由于冬前积温少,冬前和冬季不能形成有效大分蘖成穗,只能依靠主茎成穗为主,“独秆”成穗比例将达80%左右。为此,对大面积晚播麦栽培务必要突破常规的栽培理念,走“大密度、小株型、少蘖独秆”的技术思路,采取“减氮增磷(钾)、前控后促”的肥料运筹方法,充分发挥主茎穗的生产潜力,实现足穗大穗高产。
        四要加强苗情调查,实行一种就管。一是基肥不足苗补肥,促进壮苗。对于未施基肥或用量不足的麦田,要尽早补施苗肥或分蘖肥,确保基苗肥施足纯氮9-10公斤/亩以上,占一生总量的50%-60%。二是配套沟系,防止渍害。墒情适宜时及时机械开沟,每3-4米开挖一条竖沟,距田埂2-5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米增开一条腰沟,确保内外三沟相通,排水通畅。三是镇压覆盖,防止冻害。对稻草还田量较大的麦田,要千方百计采取机械或人工措施做好冬前田间适度镇压,确保根土密接,提高保墒防冻能力;对板茬直播和稻田套播小麦,可通过增施土杂肥或采取开沟取土的方式加强覆盖。四是及时化除,防止草害。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田块,在冷尾暖头、日平均气温在5℃以上的晴天及时喷药化除。
        各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对当前秋收秋种工作的服务与指导,关注天气变化动态,增强工作主动性。要组织开展针对性服务指导,针对不同茬口、不同播期、不同苗情特点,制定相应管理技术意见,指导农民落实播种及管理措施,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作者:赵军 赵晓斌 唐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