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让教育回归规律塑造美好人生

10.03.2015  09:06

  领导多宽容家长少功利教师多担当

  

  两会聚焦

  “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在两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如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教育又如何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奠基?代表委员们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换个思路,解决师资不均

  教育资源不公平,尤其表现师资分配不均上。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举了新东方的案例:某个偏远三线城市的培训基地一直没有英语老师愿意过去,他只做了一个调整——提高20%的工资,政策一出即接到很多老师的调动申请。“同理,如果给农村老师提高20%~30%的工资,自然会有优秀的教师过去,留在那儿。

  但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大幅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仍需一个过程。俞敏洪曾建议,通过移动互联网把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边远地区。很多学校网络学习的硬件上去了,师资等软件设施却没跟上。政府应改变重硬件轻软件的采购方式,扩大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规模,加大对信息化教育企业科技和应用创新的支持力度。

  薄弱地区缺优秀教师,更缺优秀艺术教育教师。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艺术的形式很多,再按各自独立的艺术课程板块来教学,艺术教师永远不够。他提供一条新思路:创新艺术课程模式。比如,读写绘课程,把语文(讲故事)、美术(绘画)以及戏剧表演(学生讲述)有机融合起来,使得课程既有语文的要点,又有美术的元素,还有表演的参与;生命叙事剧课程,既有戏剧(儿童表演)的元素,又有语文的元素(编剧本、读台词),还有音乐的元素(背景音乐)以及美术的元素(道具设计)。“这些经过综合与创新的课程,几乎相关科任老师都可以教,而不一定需要专门艺术教师任课。这样可以缓解艺术教师紧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