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要留住人才提高薪酬加强激励是关键

30.01.2015  17:51

  中国江苏网1月30日讯(记者 韦轶婷 孙江敏)“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完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在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人才问题纳入来年的主要任务。采访中,江苏省政协委员们表示,要想留住人才,提高薪酬或加强激励制度是重中之重。

  要留住人才就要舍得投入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大学副校长施卫东告诉记者,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就江苏而言,对人才的支持力度很大,在全国名列前茅。而江苏大学并非211、985的名牌高校,所以要留住教学人才,就要舍得投入培养他们。

  为此,江苏大学提出“333”工程,即:引进培养30名顶尖人才,300名中青年学术骨干,3000名优秀教师。学校还会设立专门的经费,支持青年教师出国交流学习。同时支持教师到国内一流的大学“访民校,拜名师”,去攻读更高的学位,提高水平。学校也有青年人才的相关资金,遴选校级的优秀学者,资助他们进行项目研究。

  提高薪酬把优质的人力资源放到基层去

  “国家花很多钱培养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可是基层很少能落实到位。”江苏省政协委员、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爱民坦言,现在很多基层医生没有时间参加培训,而县医院又想得到这笔钱,两者便达成默契。“我不一定去培训,但是交钱,最后你给我盖章,就证明我培训了。”培养机制不到位,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基层医院的医生能力不强,老百姓自然不愿意去看病。李爱民委员提出,用提高薪酬制度的方法,让大医院的医生下基层。“纽约大医院的医生1年拿10万美金,而纽约周边的县医院能拿20万,如果是更小的社区医院,会根据医生的服务范围和质量,最多的能拿到30万的薪酬。”在这种薪酬比的激励下,很多优秀的医生更愿意到基层服务。医生同质了,患者就会选择方便、便宜的医院看病,从而缓解大医院的负担。

  而在我国,大医院的医生不愿意下基层,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更愿意留在有前途、有平台的大医院。要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要提高薪酬,通过政策引导,把优秀的医护人员放到基层去。

  提高普通大学生的奖励机制

  位处苏北的宿迁,在人才引进上稍显薄弱。“去年我们招了30多个大学生,不到半年都走光了。”江苏省政协委员、宿迁市工商联副主席、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良有些无奈。为了留住人才,尤其是特殊人才,王金良首先解决住房问题,让他们落户到宿迁,“凡是签订五年劳动合同的人,就提供一套住房。”如果开发新产品或者技术创新,最高的可奖励一年100万以上。

  即便如此,王金良委员还是从夹缝中看到了希望,由于2014年经济下行,很多苏南的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状况。“这对宿迁来讲,是人才招聘的机遇,有一大批技能型人才返乡务工,为我们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人才保障。”

  王金良委员告诉记者,现在政府对于人才的扶持政策很多,但是只针对985和211的名牌大学生,其实,一些普通大学毕业生中不乏创新性人才。他希望政府可以给予这类人才三到五年的奖励,这样才不会造成人才流失,同时,也可以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苏网短评:

  古人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顾名思义,旧指用大量金钱、财物作鼓励手段,可诱导人为之效力。这句话看似有些贬义,不过细想来,还是有点道理的。百度的年终奖,优秀员工最高奖励了50个月的工资,阿里巴巴更是奖励100个月工资。

  2014年,江苏新增专业技术人才44.19万人、高技能人才30.56万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才”这个词被多次提起,采访中,本网记者也发现,很多代表委员开始关注这个话题,普遍认为,要想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完善激励机制是关键。大到国家,小到各企业,出台了不少针对人才的扶持政策,例如“333”工程、百人计划、双创等,均排名全国前列。王金良委员的企业对专家型优秀人才更是奖励百万。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留在江苏,甚至不少海归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优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得高校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能力也在进一步增强。未来,江苏人才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为江苏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