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代表委员上会记:留守儿童,更需精神“扶贫”

14.03.2017  14:04

      如果不是在甘肃天祝和贵州毕节农村的支教经历,以及近四五年来持续不断的农村一线调研,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蒋婉求可能不会对留守儿童的命运投入这么深的关切。

      今年两会,她提出的“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建议”以诸多源于实际的统计数字,佐证当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亟需关爱的现状。

      “2015年我在甘肃天祝县支教,2016年在贵州毕节支教,每次去差不多都是20多天的时间。看到很多留守儿童其实不愁吃、不愁穿,但缺关怀、缺友情、缺爱。”蒋婉求打开回忆的闸门,而最挥之不去的,是贵州毕节一位留守小姑娘的身影。

      “她身上穿的衣服很脏,不停地剥糖吃。眼睛长了麦粒肿,看上去很严重。陪伴我走访的学校老师告诉我,小姑娘的妈妈前不久从打工的地方回家一趟,给她带回很多糖,小姑娘很喜欢,不停地吃。”蒋婉求既难过又焦急,难过的是,在小姑娘潜意识里,这些糖可能已成了再次远去的妈妈的象征,不停地吃, 或许是寻找一种心理慰藉;焦急的是,一口气吃十几颗糖对身体有伤害,况且还有眼疾。

      “小姑娘由爷爷奶奶带,但老人并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照顾这个孩子。于是我让老师赶紧联系乡卫生院,带她去看病。” 蒋婉求特别难忘的是小姑娘的眼神,“空洞,很迷茫”。

      一个个留守孩子的生存现状,戳痛了蒋婉求的心。她梳理所见所闻,发现有49.2%的农村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有20.4%的农村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1.4和2.7个百分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养护缺位更是大问题,15%—2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焦虑感、抑郁感、孤独感、自责感均比非留守儿童更高,其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品行问题也更为多发。

      不容乐观的现状,促使她写就建议,建议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和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并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落实家庭监护、强制报告、临时监控、控辍保学、户口登记、评估帮扶、预警排查和信息报送及依法打击遗弃行为八项任务;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与农民工相关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和住房、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政策,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都能平等分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实施心理干预,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并开通“亲情QQ”“亲情信箱”,提供条件让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的父母上网视频聊天,加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实行代理家长制等。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已多达约900万人,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权益保障等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解决。现在各地都在开展‘精准扶贫’,我认为对留守儿童这样的生活困难群体不仅应从物质上扶贫,更需要从精神上扶贫,给他们更多情感和爱。”蒋婉求说。

      而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在数度调研、“备课”后,蒋婉求还把平时的观察和想法化为了其它10多份议案、建议。“犹太民族每人每年阅读56本书,我们每人每年阅读的图书不到5本,所以我建议推进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与之相关的是关于制定图书馆法的议案,图书馆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