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生“画”化神奇
我叫李淑英,2004年之前,我在村里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并且身患疾病,左腿残疾,那时的我就像是一只“丑小鸭”。命运的磨难不会让我低头,因为我坚信,在生活当中会有很多很多的苦难,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苦难能成为我放弃的理由。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生平第一次接触到树皮画,便被这门艺术深深吸引。虽然腿不灵活,但我蠢蠢欲动的双手已经迫不及待要开动制作了。回到家后,我戴上手套,背起花筐,走进家附近的大山里,捡了满满一大筐的桦树皮。说干就干,我对着家里的年画嘁嘁咔咔地挥起了手中的剪刀......一个星期不到,《貂蝉赏月》就在我的手中诞生了。
初次作“画”的喜悦还没有持续多久,新的问题就随之到来了。作完“画”卖给谁去?怎么卖出去?周围的“好心人”也纷纷围了上来,“呦,这玩意儿不就是烧火用的吗?”“老实在家看孙子多好,这么大岁数折腾啥啊!”“要是依我看啊,这就是两天半的新鲜!”......闲言碎语并没有让我丧失继续创作下去的信心和决心,我不仅要继续做下去,而且一定会做到最好。
破晓伏案,挑灯夜战,在保证树皮画质量的前提下,我连续奋战了将近二十个昼夜,又完成了三幅“画”作。带着四幅心爱的作品,我一路南下踏上了宣传推介之路。一路走,一路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幅“画”作被某单位以4800元的“高价”收购。赚到了作“画”的第一桶金,我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剪刀在手中飞舞的愈加飞快灵活,一幅幅“画”作“应声而出”,我也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画大姐”“农博士”。
在作“画”的过程中,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渐渐地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独木难以成林,再优秀的人,如果不与团队合作,也难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为了让闲在家中无事可做的姐妹们能够多一门生财之道,也为了让村里出现更多的“画大姐”“农博士”,2012年我成立了李淑英工作室。从采集原料、制作图样到用胶作画、装裱封固,我手把手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作“画”经验传授给她们。截至目前,共有50余名妇女在工作室作“画”,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工作室的成立,使得树皮画工艺从几近失落的边缘重焕生机。通过制作树皮画,这些待业妇女不仅获得了一笔不小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成了林俗文化传承的排头兵。
家人和朋友有时不经意间总会对我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闷声发大财多好”。对此,我从来都只是笑笑:“感谢树皮画,让我有机会从事这样美丽、浪漫的事业。传授树皮画技艺,既改变了过去树皮画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局面,也促进了咱们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还能增加乡亲们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树皮画的魅力,也为了能够增加更多贫困群众的收入,更为了不让老祖宗的技艺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义不容辞地担起树皮画工艺制作传承人的担子。每到周末,我便到全市各个镇村义务传授讲解树皮画制作工艺,几年下来,听过我讲授的群众近万人次。明水河镇西口村的王大姐便是其中之一,看到她对树皮画制作工艺这么感兴趣,我主动添加她为微信好友。考虑到路途比较远,来回不方便,我们就通过微信视频交流作“画”技艺和创作思路,有时常常要聊到深夜。很累很乏很疲倦,但是一想到王大姐的真诚和热情,我又瞬间元气满满,动力十足。前几天王大姐制作的《昭君出塞》被一位香港游客买走,我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段时间的汗水和心血没有白流。是啊,老百姓通过制作树皮画增收致富了,这不就是我的初心吗?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并且左腿残疾,在生活中我就是一只不断寻找幸福的“丑小鸭”。我热爱生活、热爱事业、更热爱家乡这群朴实的老百姓。通过制作树皮画我清楚地认识到,一定要积极发挥乡土人才在旅游发展、文化传承、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挖掘乡土人才潜力,让乡土人才“强”起来、“活”起来、“香”起来,让乡土人才的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老百姓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作者姓名:李淑英<口述> 商磊<整理> 工作地点: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委组织部)
稿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