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调查:妈妈最希望健康 不至于给儿孙添堵

10.05.2015  09:03

  本报记者采访不同年龄段妈妈母亲节心愿

  又是一年母亲节,今年,让我们认真聆听妈妈们的心愿。

  “20后”“30后”的老年妈妈渴求儿女陪伴。因为经历过抗战的逃难岁月,她们叮嘱儿孙珍惜今日的好生活,不要浪费。

  “50后”“60后”的中年妈妈想要拓宽自己的世界。年轻时,她们缺乏求学机会,一直最看重子女的学业。如今仔大女大,她们终于舒了一口气:“世界那么大,我们要去看看。

  “70后”“80后”的年轻妈妈希望孩子自由快乐。她们曾经泡在题海中,冲过高考独木桥。她们希望儿女不再受题海之苦,能快乐地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路向。

  而所有妈妈都真心期盼的,不是豪奢华美的礼物,而是亲人的耐心聆听和真心交流。

  文/广州日报记者

  谭秋明(署名除外)

  老年妈妈

  最渴盼有人关爱有人陪伴

  “我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求,一家大小平平安安就好!”今年已103岁的范英婆婆,牙齿已经掉光,新换的假牙因为不适应,基本不戴,有时说话口齿不清,还会自嘲“无牙风炉”,尽管如此,老人还是很爱笑,笑起来,反有几分童真。

  半个多世纪前,范婆婆的老伴“先走一步”,留下她与两个女儿。如今,范婆婆与大女儿一家同住,享受着四世同堂的温馨。

  “我们那个年代的艰辛,你们这些后生仔女,是无法想象到的。”范婆婆称,她年轻时,人们崇尚多子多福,后来又推崇“人多力量大”,婚后生儿育女是头等大事,她30岁未到就生养了三男两女。时值战争年代,命同草芥,有一个男婴一出生就夭折了。另外两个男孩,年幼时得了感冒伤风之类的病,没钱治,又缺医少药,也相继夭折了。

  “我年轻时,家家户户都有神龛,供祖先牌位,供菩萨神像。我每天出门前,虔诚地跪下来祝祷,祈求一家平安,祈求我的孩子无病无灾。”范婆婆万分感慨地说,“我做梦都没想过,能住这么好的房子,能过这么好的生活。

  范婆婆尤其看不惯外出吃饭时,儿孙点一桌大鱼大肉,吃不完,剩下一大堆。这时,她就一再叮嘱:“吃饱就好,不要浪费!

  “勤俭持家,我妈妈那一辈就这样教我。我希望这个精神世代相传。”范婆婆常语重心长地对儿孙们这样说。

  现实中,很多高龄妈妈不及范婆婆幸运。不仅老伴“先走一步”,而且还不幸面对了“白头人送黑头人”的悲凄,最终成了孤寡老人。她们渴盼有人关爱,有人陪伴。

  89岁的老婆婆梁云芳,就是这样的老妈妈。未到40岁,丈夫患病离世,68岁时,51岁的大儿子因心肌梗塞猝死,71岁时,44岁的小儿子遭遇车祸瘫痪。她现在独居在老城区的破旧房子中,日夜渴盼孙儿孙女有空来坐坐。

  中年妈妈

  精彩生活弥补年轻时遗憾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女教师的“任性”辞职请求,最近,在中年妈妈的“朋友圈”尤其火。

  “为儿女,为家庭,为工作,辛苦了几十年,终于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趁着身体健朗,要到处去看世界。”今年60岁的周美娟道出了不少同龄妈妈的心声,退休前,她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因为懂英语,在同龄人中,成了抢手“旅伴”。短短5年间,周姨的旅行足迹遍及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加。今年,一双儿女送给她和老伴的母亲节礼物也是旅游大礼包——地中海浪漫旅程。

  周姨称,年轻时,因为自身的经历和职业的原因,她特别看重子女的学习。“我们这代人,正是最好的年华,却奉献给大山大海。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一辈子熬到头,了不起就是个农村小会计。

  周姨和丈夫通过高考,回城读书,走上教书育人的岗位,他们对“知识改变命运”有着深入骨髓的认同。所以,年轻时,除了忙工作,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培育一双儿女的身上。周姨的一双儿女,也不负厚望,儿子考取了美国的知名高校,现在是投行的精算师;女儿考取了国内的重点师范大学,接过父母手中的教鞭。

  “现在希望他们都有个幸福家庭。”周姨一直为女儿还“”着而烦恼,开口催促又怕伤了母女感情。“我试过偷偷将她的信息放在相亲网站上,也请了亲友帮忙介绍。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中年妈妈的子女大多到了而立之年,有的妈妈,正为儿女的婚恋发愁,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你要是找到个合适的伴,妈妈就放心了。”有的妈妈,为了让儿女全心全意拼搏事业,退休后又在家中“再上岗”,承担起照顾儿孙料理家务的责任,她们渴盼:“有时间喘口气,出门看世界。

  还有不少省心潇洒的中年妈妈,值得我们关注。她们不为儿女婚恋愁,不做带孙做家务的劳苦事,除了游山玩水,还报读各种学习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希望将年轻时没机会学、没学到的东西,全部都学起来。

  年轻妈妈

  让孩子摆脱题海活出真我

  “我的孩子坚决不做题海里的‘四眼龟’。”说出这番豪言的是“70后”妈妈刘艳玲,18岁那年,她从边陲小镇考入一所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上大学之后,在冰冷课室里做习题怎么也做不完的情景,在她的梦中反复出现。那时,她已下定决心,不能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学习的方式,我不会将孩子绑在课桌前,决不能让孩子的美好童年、少年浪费在各种提升班、补习班上,浸泡在苦闷的题海中。”刘艳玲的观点,得到很多同年妈妈的点赞,但是,她们又纠结:“别人上少年宫了,别人选读了补习班,我们不去,会不会落后?”刘艳玲洒脱,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决定。儿子今年上初三了,没上过一天补习班,在重点中学的特色班,依然名列前茅。

  刘艳玲的家里放了一台钢琴,当年花了5个月的工资买来的。“那时每个月的工资3000多元,开始是我自己想学。”她说,儿子读幼儿园的时候,上了一年多钢琴班,之后基本是自学,现在已经会弹很多曲目,甚至萌生了自己作曲的念头。“我会多鼓励,少打压。任由他自己按喜欢的方式发展,这就是我的育儿心得和心愿。

  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抛弃“学习中心论”,更为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我们这代人越来越体验到人生有很多种可能,而不是父母辈灌输我们的‘除非读好书,不然毁一生’的观点。”“80后”妈妈罗娅玲这说法颇具代表性:她们更注重孩子性格的形成,社交能力和与社会大众接触的频率。

  特写:既当科学家又要当好妈

  文广州日报记者罗桦琳

  职场妈妈们经常需要在工作与母亲这一角色上寻找平衡,而在某些领域两者的矛盾尤为突出。在事业上“能人所不能”的女科学家们,在担任母亲这一角色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由于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快捷通道”,成功往往意味着长久的付出与牺牲。但在追求事业的同时,科学家妈妈们也付出了最大的努力,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交流,并关注孩子的成长。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曹静给人的印象非常干练,她和孩子背后的故事却让人难以想象。

  “严格妈妈”:让孩子小学就自己做早餐

  1985年,曹静大学毕业,21岁的她放弃去北京工作的机会,为爱远离家乡来到广东结婚生子。

  孩子出生后,夫妇两人为了有更多的工作时间,也希望锻炼女儿的独立,在1岁8个月的时候,她就将女儿送进幼儿园,4岁半时又开始了全托。

  曹静依旧记得,1岁多送去托班的时候,女儿刚刚学会说话,哭着说:“妈妈不能不要我呀。”当时曹静特别伤心,但还是跟女儿解释,妈妈不是不要你,来这里是为了让你认识更多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你会发现很多开心的事情。

  4岁多去全托后,女儿每次周末回家,第一时间就是跑去看妈妈。有一次,曹静在单位里,女儿自己领着另一个小朋友,跑了几公里的路,从家里跑到妈妈的单位,让妈妈又惊又怕。有同事调侃:爸爸妈妈不喜欢你,所以送你去全托。孩子马上反驳:爸爸妈妈是很爱我的,只是他们要工作,没有时间照顾我。

  曹静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严厉”的妈妈,但是一个“严格”的妈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女儿三岁时,曹静要她自己穿衣,六岁上小学后,就要自己起床做早餐,虽然只是简单的煮鸡蛋煮面条。而且,曹静从来不叫女儿起床,要她自己调闹钟起床,“如果迟到了,就要自己承担后果”。

  “会议妈妈”:用明信片和日记和女儿交流

  女儿很小的时候,曹静经常出差,因此被女儿称为“会议妈妈”,“因为妈妈总是去开这个会,开那个会,妈妈太忙了。

  但曹静还是想了很多方法与女儿交流。每到一个地方,曹静都会给女儿寄当地的明信片,比如去美国,她会在明信片上写“旧金山是美丽的地方,希望你能有机会来这里”。后来,女儿出国读书,无论到了哪,也会给妈妈寄明信片。

  女儿小的时候,曹静每天给她记日记,后来,女儿识字后,这本日记就由女儿接着写,曹静出差回来,母女俩就能靠日记及时“补课”,了解各自做的事情。

  “坚强妈妈”:丈夫去世后与女儿互相支撑

  女儿15岁的时候,爸爸因病去世,这对母女俩是沉重的打击。曹静也在女儿的支持下,开始学习更多的家庭事务,比如水电木工、买菜煮饭等。母女俩互相支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女儿非常争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的大学,后来又获得多伦多全额奖学金。曹静作为单亲妈妈,让女儿出外闯荡,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拴在自己的身边,特别是单身的妈妈。但我发现,真正放出去之后,孩子对我的爱丝毫没有减弱。英国有一个教育学家说: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终让他离开。对于这句话,我非常赞同。”曹静说,她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获过无数证书,但最喜欢的还是女儿在2011年颁发给自己的那张,上面写着“曹静同志:为表彰在过去的47年中做出的显著成绩”,授予“世界上最好的妈妈”的荣誉称号。

  本报全媒体调查:

  妈妈最希望身体健康

  为了让广大母亲过一个开心满意的母亲节,在节日到来之前,广州日报开展了一项“妈妈的心愿”全媒体调查。在广州日报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广州日报大洋网上展开。

  广州日报为妈妈们列举了10个心愿选项:

  希望身体健康,不至于给儿孙添堵17567票

  和闺蜜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13767票

  和先生每周约会一次1079票

  不求儿孙绕膝,但求儿孙常回家看看2356票

  不用带孙子,和朋友一顿早茶一直饮到中午3754票

  趁身体还不错,去一个一直都想去的地方5369票

  孩子顺利幼升小小升初高考4316票

  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多陪陪父母2774票

  对孩子更有耐心1995票

  没有尿布奶瓶,安静地喝杯咖啡看本书6376票

  此外,广州日报微博上还开展了征集妈妈口头禅的活动。不少网友不但记录了妈妈的口头禅,还记下了美好温馨的记忆,如网友@Guilts:“我在学校,妈妈在家每天至少打三通电话给我问吃饭了没有,其实妈妈连唠叨里都是对我们的爱。”又如@玲玲叁:“从推车到戴头盔出车,总有1到3次叫我:‘睇住开车呀’,我不把它叫做唠叨,那是爱,妈妈,我爱你!

  建议:

  倾谈十分钟胜过送补品

  “孩子和家人的耐心陪伴和用心聆听胜过任何礼物。”当记者采访,这个母亲节,妈妈们有什么心愿的时候,很多妈妈都这样说。

  受访的20多个妈妈,基本上都收到了来自儿女亲人的礼物。如周姨收到了旅游礼包。刘艳玲收到了儿子创作的小曲。还有几位妈妈收到了儿女送来的珠宝、补品。

  “收到礼物,当然开心,更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如果儿子不嫌我唠叨,愿意陪我聊聊天,就更加好了。”“50后”妈妈冯燕珍这么一说,当即引起其他妈妈的赞同。

  此前,广州市义工联曾发起“每日陪爸妈聊10分钟”的公益活动,得到很多市民的响应。在回访中,参与活动的市民均表示,在与父母倾谈时,不仅仅是情感交流,同时也纾解了自己的一些生活困惑。

  市义工联的为老服务专业社工林晓芬指出,我们的母亲,首先是女性,感情细腻,渴求呵护。而往往母亲在社会中、家庭中承受了更多的情感包袱和压力。“丈夫在外打拼辛苦,会向她倾诉;孩子读书生活遇到难题,她要忧心;到头来,妈妈的情感需求却可能被家人忽略。”因而,耐心的陪伴和用心的聆听正是母亲最渴求的关爱。

  原标题:母亲节调查:妈妈最希望健康不至于给儿孙添堵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