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融入乡愁和海绵城市理念 打造宜居城市
新华网南京9月28日电(马志刚 毛春玲) 如皋市探索将保留“乡愁”和“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乡规划建设,在城区注重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在镇村试点保留村庄自然风貌,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动“海绵城市”项目。今年,该市积极申报“江苏人居环境奖”,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龙游河生态公园、长青沙备用水源3个项目争创“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以推动“四奖同创”和争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打造“有温度”“会呼吸”的宜居生态城市环境。
有“温度”的城市才能留得住乡愁,而温度来自于对城市文脉的延续和传承。如皋申报“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项目之一的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现存民居房舍、街巷庭院多为明清以及民国时建筑。从2007年开始,如皋市对此实施保护性开发。先后投入3.6亿元,整体保留、如旧修缮传统建筑5.6万平方米。如今的东大街,青砖黛瓦,古韵流芳,李渔纪念馆、李昌钰刑侦博物馆、张氏宅院等历史遗存得到妥善保存和修缮。走进民居院内,有线电视、数据网线等现代设施俱全,现代文明照进了古街深巷。在村居,住建部门大力挖掘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存。结合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挖掘石庄镇张杨园社区民房建筑文化,打造“如海地区农村民居演变博物苑”。白蒲镇黄行村和钱园社区、江安镇陈庄村、下原镇白李社区成功申报2015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河流是城乡的血脉,也是“乡愁”记忆中的重要元素。龙游河穿城而过,纵贯南北,被誉为如皋的“母亲河”。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废水、生活垃圾曾让龙游河变成“龙须沟”。去年,如皋市政府将中心城区水系畅通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累计投入2亿多元,贯通龙游河生态公园与龙游湖风景区以及内外城河,增强了内外城河生态调节功能,平添了城市的灵气。整治过程中,清理各类垃圾2万多立方米,恢复水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0多万平方米。今年4月,经网络投票、专家评审,该项目被南通市表彰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群众满意工程”。
注重打造环境,更注重民生保障。今年2月9日,南通市西北片引江区域供水长青沙备用水源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如皋市继区域供水一期、二期工程顺利建成交付使用后的又一件惠民实事。长青沙备用水源占地740亩,有效库容150万立方米,在长江水质发生异常时,能够有效保障如皋、海安两县市250万人5天的正常生活用水。该工程对优化水源环境、应对水源突发事件、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8月5日,如皋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争创江苏省和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的目标。如皋发挥城市绿地、水体、道路、建筑及设施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等作用,最大程度实现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在城市文化广场、红十四军公园、龙游河生态公园等项目建设中,采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方式,让城市自然吐纳、顺畅呼吸,有效改善“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