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村民“边角料”地块试种旱稻获得成功
15.11.2017 15:09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老话说:“穿着布鞋种稻田,不用漫灌也收田”。意思是说,过去有“懒汉”种田,直接撒种子,也不怎么浇水,同样有所收获,但是眼前的老周可不懒,“我这几块田能取得好收成,全亏种了旱稻。”
老周所指的这两亩半地四面不环水,干的时候存不住水,雨多的时候又不利于庄稼生长,前几年,他种过黄豆和玉米,但每年都没有好收成。由于农业项目、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在我县,像老周家这样的闲置“边角料”土地还有不少,有的灌溉渠已损坏,有的宅基地需复垦,这些地块可以种些蔬菜、杂粮,但收益不高,而想要再种粮食,灌水又成了问题。这时候,县作栽专家针对这些“边角料”田块,提出试种“郑旱10号”,这是一种能够在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生长的稻作物,最大的优势在于耐旱、耐热,吸水力强。
记者看到,整齐划一的旱稻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穗径挺直,穗粒饱满,在阳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不一会儿,周克童雇来的收割机就把两亩多地收好了,算了算,收成还不错。“第一车称了1940公斤,第二车称了1470公斤,去掉皮1090公斤,合计收了1260公斤,亩产大概450公斤。”老周俨然笑成了一朵花。
尽管赶不上今年水稻的平均产量,但作为玉米、黄豆等旱地作物的替代品,旱稻的产量已经很客观,周克童家旁边的田块原本种的是黄豆,如今颗粒无收早已全部换种了蔬菜。记者从县作栽站了解到,普通旱稻的亩均产量在350公斤到400公斤,而老周的收成之所以高于平均产量,主要得益于他施用了生物质有机肥。
“不用化肥和农药,用有机肥养地,有了生物,土壤就松了,容重就变轻了,保水性能和供水性能就好了,不能种水稻的地方种旱稻比种黄豆、玉米要划算,效益更高。”原县作栽站高级农艺师钱宗华说。此外,这种节水型栽培的旱稻,稻谷颗粒饱满,碾出来的大米晶莹剔透,有光泽,烧出来的米饭口感软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边角料”田块,种植旱田易涝,产量很低,种植水田又无法保障灌溉用水,旱稻种植技术无疑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但是钱宗华提醒,虽然旱稻易种、节水、省工,大面积种植却要谨慎,毕竟水稻种植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而旱稻在如东种植很少,需要经过多年试验,同时结合市场行情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15.11.2017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