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检察官手记:圈子

22.02.2015  13:02

   卷首语:

  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恶魔,万劫不复的死囚走上刑场的那一刻,都会给来世许个愿,心灵深处都有一份美好的向往;没有谁不希望做一个守法的好人,出狱的那天早上,吃一碗“新生面”,穿上新鞋,走出铁门,告别过去,迎接新生!

  犯罪是心灵的纠结,释放,宣泄,对抗。从自由人沦为阶下囚,很多时候仅仅于瞬间,仅仅一步之遥。犯罪毁灭的,可能是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是一个家庭的整个颠覆;当被诉诸法律的时候,无辜者已经受到伤害,悲剧已经不可避免,人生已经颠倒。

  希望把这一切消弭在罪恶和悲剧发生之前,是我写作“女检察官手记”的初衷。

  去触摸、探寻失足者内心的失落、挣扎和觉醒,体察个体生存的艰辛,尊重个体情感的需求,因为,法律的终极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拯救,拯救灵魂。而心灵的恢复,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重建更令人担忧与揪心。(纪萍)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根红苗正的小陆前年从部队转业至行政执法机关,工作踏实,待人诚恳,领导同事交口称赞,这样的小伙子自然讨欢喜,介绍对象的不少。去年小陆与文静贤惠的本科毕业生段茹喜结连理,添了个胖小子。按说80后中象小陆这样风调雨顺的不多,该是知足常乐啦。可小陆总觉得闷闷不乐,单位忙了一天,回到家饭桌上还得跟当领导的老爸汇报工作及今后打算,检查家庭作业似的,我都奔三的人了,烦!

  父母拿出积蓄加贷了点款给儿子买了新房,小陆有了自己的窝,避开父亲咄咄逼人的眼光该松快些了吧,可一到家就被妻子呼来唤去,抱儿子洗奶瓶,买菜烧饭拖地……头都大了,一点没有“家是心灵惟一的绿洲和安憩之地”的感觉。

  男人们向来对家务不屑一顾,有道是:男做女工,越做越穷。说起干家务,上海男人排全国第一,饰演康熙大帝的著名演员焦晃就是典型代表,在外再光鲜,到了家照样围裙系身,厨房间转悠,权当乐趣,当然,前提是家得温馨松快才留得住人。托尔斯泰曾在日记中写道:“人有一种奇怪的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就是认为烹饪、裁缝、洗衣服、育儿这些事情全部都是女人的工作,当疲倦的、病弱的、怀孕的女人正付出有限的力量在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的时候,男人却在为无聊的事情消磨时间,或游手好闲,这是多么可耻的事!

  小陆绝不与上海男人同流合污,得逃离家务束缚,找呀找呀找呀找,终于觅到一个快乐无比的去处——战友圈子,反复实践证明,战友圈子是比同事、同学等等圈子都宽松亲切的圈子,杯觥交错,侃侃荤段子无所顾忌,女服务员面前撒撒野过把心瘾没人言语,也不用担心成为第二天办公室新闻。下了班他编织各种理由不回家,耗在圈子里不亦乐乎,从数月一聚到每月一会,直至每周三两次碰头不见不散,几天不聚心里就空唠唠的,上圈瘾啦。小圈子无形中成了家庭的替代品,人们越来越吝啬于给家人输送温馨快乐,不愿给老婆孩子弄顿晚饭,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却慷慨地把时光金钱消费在圈子里,难怪大小酒店夜夜爆满,下班扎堆简直成了城市上班族的生活常态和习惯,而表面的热闹掩盖的是内心的荒芜空虚。

  战友圈子里数小陆各方面条件优越,当然他买单多,习惯渐渐成自然,他付帐哥们不再推辞,一个个开怀畅饮找不着北了,谁也没多想每月好几千元胡吃海喝,工薪阶层开销得起吗?养家的钱扔牌桌上了跟妻儿怎么交代?这么花销对得起拿养老钱为小辈买房买车的父母吗?小陆死要面子硬撑,战友面前不能掉价,任谁一个电话,立马联系餐馆,虽不去香格里拉那种大场合,也就小餐馆小包厢,但每次数百元每周三两次,架不住囊中终究得羞涩。圈子活动经费告急,战友们乐不思蜀,谁也不会关心筹集资金这档子事,没办法,手伸向了公款,一年不到小陆挪用公款数万元,全扔在圈子里了,跟小家庭一点关系都没有。

  单位财务科发现苗头,小陆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还是敬而远之的父亲指了路,赶紧主动找组织交代问题,退清全部挪用公款。刹车及时,数额不大且主动坦白,保留了公职,万幸。

  圈子讲究的是一个好汉三个帮,战友们再义气也代不了小陆受过,谁也捞不了他,吃处分的还是他自个,努力奋斗的政治前途耽误一大截子。

  小陆坦言:自幼在父亲的威严下长大,感觉在父亲面前有不平等感和压迫感,入党也是父亲要求的,自己没渴望,宣读入党申请书的时候,内心没有神圣庄严的感觉,就是一种形式罢了。从小到大只要认为父亲不赞成的都瞒着,战友频繁聚会他一点不知道。

  儿子出事后老爸辗转翻侧,他想是不是得变换一下父子的交流方式和家庭氛围呢……两代人之间确实有很多相悖的方面,但是,父辈为人处事的大方向还是有供小辈们借鉴的价值。

  现代人离不开圈子,可中国人最重要的价值都归结于家,生命中最具支撑力的是家人。说到家人,小陆眼泪都出来了:29岁生日那晚正在接受反贪局的审查,不能回家,想了很多,过去内心对父亲那辈人并不认同,他的话一点听不进。出事后,老爸看上去很平静,但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疼痛。这次犯错误好像一下子醒过来了,人是需要有敬畏的,做啥事都得考虑会不会影响伤害家人,我那个圈子也就是喝喝酒打打牌,太频繁太破费,不值。

  记得那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一商铺看上一款拎包正要付钱,老板比划说打烊了。有钱不挣?人家跟导游说:回家陪太太孩子,美好的时光得留给家人。这话让人心头一热。西欧各国每晚7点前及节假日除个别餐馆食品店外其余商铺一律打烊,与家人在一起被看作是无比幸福的头等大事,而西方人急着回家的时候,中国人却热衷于圈子世界,离家越来越远了。

  我也有个圈子,一帮子学中文爬格子的50后60后,同学会所为据点,墙上有我们年轻时的合影及书画摄影作品,书架上有自己的书刊,晚饭后到这儿扎堆唠磕,一杯清茶一碟瓜籽,说古论今,畅所欲言;谁有难,尽力帮衬,谁想干点事业大家出出点子;偶尔合伙当回雷锋,帮贫扶困;谁搞成点名堂出了本书啥的,有绝活的下厨落一手,以示庆贺,再有身份地位、再牛逼的老板到这儿就是个伙计,端茶送水,上菜摆碗……每年腊八晚上,不请自来到同学会所扎堆,先来后到没关系,一人一碗腊八粥,一块烧饼,几碟小菜,人多坐不下就站着,要的是温馨友爱的气氛,真友情与烟酒无关,仅仅吃喝玩乐的圈子,能让你不知不觉丢了一些珍贵的东西。

  《淮南子》曰:天下为之圈。百度百科这么解释:圈子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如果说过去的中国人,家庭具有价值观的意义,那么现代人的圈子,也有半个价值观的分量。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组织;上到国家机关,下到黎民百姓;深如政治,浅如市井,无处不存在着小圈子现象,圈子在发酵膨胀。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醴:甜酒)。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圈子组建核心及方式的不同。文人有文人的圈子;政客有政客的圈子;以音乐为业的人有音乐人的圈子;绘画者有绘画圈子;书法家有书法家的圈子……此外,以人的品质而论,品性相近的人,往往容易聚在一起,成为朋友,君子有君子的圈子,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小人也有小人的圈子,如唐朝的周兴与来俊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的组建更多的是价值观的趋同,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

  群性是人类的共性,人人都非孤岛,或许这正是因为人类自远古以来生理心理上对群体的依赖所致。虽然人们不拜把子磕头了,但不靠上小圈子心里就不踏实,没办法寄托自己的情感,甚至没法子给自己找乐,而热闹的小圈子却无形中成了家庭和家庭结构的替代品,但是,圈子终究不可能涵盖人类所有的精神需求,更不可能取代家庭。

  既然没有人可以摆脱圈子世界而独立于圈子之外,那么关键就是选择好自己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