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儿读书,自己考来了教师资格证!这位妈妈五味杂陈
“奇葩经历,我的孩子正上小学,为了把辅导作业的负能量化解掉,一时激愤就去考了一个证。注册下来还是有点小激动,就算所有的课程一次性通过,还要历时两年。普通话必须过二甲,鬼知道中间我经历了什么。算是个励志的妈妈吗?”
这是近日丹阳微信群上一微友发的一条消息,丹阳市一位名叫李姜华年轻的军嫂妈妈为了辅导上小学的女儿,居然考了一个小学教师资格证。消息传出,众多微友吃惊不小,也敬佩不已。有人惊叹佩服了,佩服!有人赞叹伟大的母爱!有人感叹厉害!现在的妈妈都自带仙体!微名“长剑倚天”的微友还写了一首诗:“画角连营战备急,巾帼后方撑起天,自古学究辅幼童,今朝军嫂自督导。”
在全民考证时代,考证达人、牛人时有耳闻,并不稀奇。根据丹阳市教育局人事科负责教师资格证管理的工作人员汤国洪介绍,目前社会上考教师资格证的人确实很多,只要是大专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但是据记者了解,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的社会上的年轻妈妈,为了辅导自己小孩子的功课,报考并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拿到教师资格证,李姜华是第一个。
李姜华考取教师资格证,记者关注的并不是她第一个拿到,也不是她考证的难度系数,究竟难不难?而是在于她为什么要求考取一个教师资格证?为了辅导女儿功课,就要考取一个教师资格证,那么辅导孩子音乐岂不是要家长做音乐家,辅导孩子绘画岂不是要家长做画家?听到我们的疑问,李姜华连忙一连串的解释,这不是不相信学校教师,这也不是鼓励其他家长来效仿,专业的事情肯定是由专业的人来做。自己的考证除了自己所说的一时激愤之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心焦虑。
“三焦”驱动了自己
选择学校的焦虑、面对教师的焦虑、辅导孩子的焦虑,这是现阶段教育问题的集中反映,不仅是每一个家长需要面对,而且整个社会必须面对。
李姜华坦言,自己和许多妈妈一样,当孩子慢慢长大,面临入园、入学之时也就是自己的烦恼焦虑开始之时。给予女儿什么样的教育,这个问题在女儿上幼儿园时并不十分突出,尽管也很想为女儿选择一所办园质量高、名气响的幼儿园,但因为女儿还小,离家较远,接送又不太方便,于是忍疼割爱,就近舍远。但是到了上小学的时候,选择学校的焦虑、面对教师的焦虑、辅导孩子的焦虑一样不可少,每样都头大。
没有名校学区房,望名校而兴叹。李姜华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也希望能进一个老牌名校,为此也向教育局的熟人打听,包括招生政策和相关规定,也希望指点一下门路。三番五次了解,带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叹息,不合要求,最终只能失望而归。进不了自己想进的小学,只好进入施教区的小学。学校的事情告一段落,接下来遇到的便是老师的事情。
每一次从孩子那里反馈教师的情况加上自己和教师接触的情况构成了目前大多数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评判。现在的老师不好做,现在的校长不好当,现在的学校不好办,原因大多在此,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了短兵相接的教育督导。李姜华说她不想成为家长中的教育督导,更不会对教师挑刺。她说理解和配合教师就是配合女儿的学习,这是家长必须具备的理智。如果没有这点理智,动不动就对教师发难,那就很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置于教师的对立面。李姜华最关心的是教师能给与自己女儿怎样的学业教育。
望子成龙的家长不知不觉地担负起了孩子的家庭教师责任。
有一句话说得好,儿女冤家。父母尤其是母亲其实都在做儿女的怨家,这个怨家从上学开始,几乎天天存在。李姜华说之所以结怨,焦点在于是龙还是虫,是凤还是雀,症结在于愿不愿学,会不会学,学了有没有效果,表现在于一个整天对着孩子碎碎念,一个整天感到烦烦烦!好家教好辅导考验着好家长的的耐心和智慧。李姜华在辅导女儿的过程中发现与其唠叨刮风鸹噪,不如下雨滋润禾苗。
放下手中高高举起的鸡毛掸子,俯下身子,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中找答案,李姜华选择了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开始了一段鬼才知道的考证经历。
“三励”充实了自己
李姜华爱读书,文学是她青春期最知心的朋友,伴随她度过了少年、青年,直到现在的中青年。她读书读得很深,很专,很博。比如人家读《红楼梦》,她读《金瓶梅》,人家读武侠书,她读文学书,人家读流行读物,她读哲学书。把书当做老师,从读书中增长自己的知识阅历,生成自己的思想观点,见解独特。比如提到《金瓶梅》,她从来不把这本书当作色情书,而是当作世情书,以为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不仅爱读书,也爱写作,闲暇时间就用来构思创作,时常有作品发表,成为丹阳和镇江两级作协成员,与本地的一些文学名家交流切磋,成为文坛的活跃分子。也正是凭借自己的写作能力,进入了丹阳计生委工作。
尽管有文学的功底,也曾有多次进入公务员考试笔试过关的历练经历,但是心中总有那么一点缺少正规大学科班出身的遗憾。女儿出生之后,李姜华不愿意把自己的遗憾留给女儿,从女儿上学开始,对女儿的学业关照成为自己生活中压倒一切的重任,为此她做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励志练出了一颗安分的心。丈夫在军营为国效力,自己在家里则为家尽力,所有力全部使在女儿身上,早送晚接,陪住陪吃陪读。女儿是圆心,自己一切活动的轨迹围着女儿转,做到这一点对于李姜华来说,委实不容易。这意味着她要脱离作协组织,不能随意参加他们组织的各种采风活动,也不能愉快地接受原先闺蜜和写作阅读文友的出访、来访邀请。一个风风火火闯世界的青春跃女转变成一个安安静静的老成宅女,李姜华所做的首先是收了心,定了心。
励学练出了一手钢板体。李姜华对女儿的辅导不是仅仅提出一般性的要求和空洞的口号,而是尽可能的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上靠,以示范带动。别的不说,就说指导女儿的书法,她就花了功夫,练成了钢板体。
钢板体是三四十年前农村中小学油印考卷的一种手写体,最大的特点是工整美观,一丝不苟。漂亮的钢板体往往是学校油印室老师十年几十年练就的看家本领。自打字机和电脑打印机出现后,钢板体逐渐退出,到如今已经全无踪影。所以识得钢板字体的人基本上有四十岁的年纪。女儿识字写字之后,李姜华对女儿书写提出了要求,规规矩矩写字,从第一笔开始,做到横平竖直,忠实于汉字,对得起汉字。给女儿示范,李姜华更加重视自己的书写,只要是自己写的字,只要是让女儿看到的,都不敢随便。她找来钢笔书法字帖,回归学生时代,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练习,时间一长,有型有范的钢板体呈现在女儿面前。女儿说妈妈的字体比老师的还要漂亮。
为检查女儿的学习成绩,李姜华自出考卷,像从前刻钢板油印出来的考卷一样美观,高兴时李姜华还把自己的手工考卷发到微信上,向微友显摆嘚瑟一下。
励考练出了一本自信的证。女儿上学之后,在检查辅导女儿作业的过程中,引发了她对的教育的关注和思考,既发现了女儿学习的问题,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上的问题,使得她不得不自己亲自上阵,担任女儿的家庭教师。随着女儿渐渐长大,遇到的问题在增加,辅导的要求在提高,李姜华的烦恼也在增多。
怎样给女儿一个有效的学业指导,也为女儿未来在学习中闯关探一探路子,以事实来证明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古训,李姜华决定给自己一个目标,让自己围绕目标沉下心来学习。她向在丹阳市教育局工作的文友打听了教师资格证报道的要求和程序,从2017年开始了迎考冲刺。每天女儿做作业时,李姜华也捧着一本书,陪女儿一块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法规一切从头学起,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仿真试题一遍一遍地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姜华一门一门课程过关,笔试顺利通过。到镇江参加,三位主考官都是语文特级教师,提问部分并不是很难,难就难在上课这一环节。为了进入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角色,李姜华之前看了几十节优秀教师的视频课,一招一式,一词一句模仿琢磨消化吸收。从来没有课堂执教经历的李姜华在特级教师面前难免胆怯心慌,也有环节语言出现失误,对于结果,李姜华并不乐观。还好,最终考官还是给出了令她满意的分数。到普听话测试一关,丹阳地方方言是所有丹阳报考者的拦路虎,李姜华以为凶多吉少,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得了89.5,进入二级甲等。2018年11月16日,李姜华拿到了丹阳市教育局颁发的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证通关给她自信,下一步她瞄准的是幼师资格证。
“三有”改变了孩子
对于这位励志的妈妈,女儿很钦佩,很感激。尽管只是十岁的年纪,早有了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提到自己的妈妈,女儿得意地说自己有一个“三有”妈妈。
有专业的指导。女儿说,妈妈有学问。一个女儿学业水平检测的小故事足以说明李姜华对女儿的指导有着非同寻常之处。为了了解女儿的学习水平,她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经常从其他几所学校找来女儿的同步考卷,进行对照检测,了解女儿学情。与不同的检测点学校对比,女儿处于什么水平层次,李姜华做到了心中有数。
有自由的空间。李姜华给了女儿很大的空间,不包办,不限制。生活中的李姜华风趣幽默,有一个笑话故事可以反映出她开朗的一面。她说自己是“李白”的妈妈。丈夫姓白,自己姓李,丈夫是入赘的,所以给女儿起了一个名字叫“李白”。国家二胎政策放开以后,下一步生一个孩子就跟着丈夫姓,叫“白居易”。虽然她说的一本正经,但是知情的人都知道,这是笑话而已。笑话归笑话,可以看出李姜华不是一个刻板的人。
有游戏的活动。这是一个没大没小的时候,也是李姜华放低自己身段的时候,当然是女儿最开心的时候。女儿作业做好了,或者学习取得了成绩了,李姜华就会给女儿最大的奖赏,和女儿下棋,打牌,玩电子游戏。开心之时,母女俩你拧我痒痒,我拧你痒痒,从床上滚到地板上,笑得直不起腰来。
有其母,必有其女。在李姜华的调教下,女儿学习轻松,游戏轻松,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呆萌快乐女。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张凌发 通讯员 周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