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夺取“十三五”扶贫攻坚开门红
中国江苏网3月24日讯 2月15日,市委书记魏国强到沭阳县调研时强调,脱贫攻坚是“十三五”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迁的头等大事,建档立卡是脱贫攻坚的头道工序,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工作要细致、政策要宽松”的原则,认真组织,过细操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为深入推进“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那么,各地是如何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关于扶贫攻坚的讲话精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呢?近期,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此进行了专项督查。
严格识别提高扶贫“精准度”
沭阳县周集乡位于全省六大集中连片经济薄弱区之一的涟沭结合部片区,是全省“十三五”建档立卡对象精准识别试点乡镇。
72岁的孙习英是沭阳县周集乡合兴村的村民,因为家庭遭遇变故,以往家里日常开销全部指望着儿媳妇做工,老人治病调理还得依靠村里人凑钱。今年,孙习英的儿子回来了,一下子家里就有两个劳动力了。孙习英告诉督查组:“政府让儿子和儿媳在服装厂上班,一个月能有上千元收入。”
目前,周集乡入户调查、数据采集、乡镇公示等工作已经全面完成,现阶段正在将数据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周集乡扶贫专干胡可祥告诉督查组:“全程阳光操作,审核特别紧,只要接到老百姓的举报电话,我们立即组织人员下去核查,符合条件的就进,不符合条件的马上删除。”
严把审核关。今年沭阳县坚持“依法、民主、公开、精准”原则,在严格执行建档立卡“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机制,实行负面清单、小组评议和公示到村组等制度。据统计,全县初定建档立卡农户6.8万户,共计21.5万人,其中扶贫开发农户15余万人。
对此,沭阳县委副书记周铸表示:“我们脱贫攻坚工作对片区主要是抓三大工程,一个是交通基础设施骨干工程,第二是特色产业培育工程,第三就是整村推进工程。对贫困户主要是抓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和物业脱贫,对通过‘三业’仍不能脱贫的农户,我们将采取托底的办法,确保他们人均年收入超过六千元。”
“四个一”保障建档立卡一户不漏
宿豫区新庄镇扶贫专干晁玉成又来到该镇朱瓦村茆河组朱勤秀家了解情况。72岁的朱勤秀家一共4口人,由于两位老人年老多病,孙子还在上学,他们家的扶贫问题一直是扶贫专干的“焦心事”。
因为致富门路狭窄,朱勤秀一家只靠种地赚钱,难以满足生活所需。朱勤秀告诉督查组:“我和老伴年龄大了,我就希望政府能够帮助我家儿子学个技术有个一技之长,要是能有个固定收入,家庭收入就能好多了。”
据新庄镇扶贫专干晁玉成介绍:“目前我们建档立卡已进入镇级公示,公示1246户3811人。”在宿豫区新庄镇朱瓦村茆河组,督查组认真查看了正在公示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公示名单,并走进部分困难农户家中,详细询问他们的收入来源、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之后,宿豫区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全力推动“六个精准”落到实处。经过前一段时间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宿豫区已经完成公告、农户申请、村组评议、村组公示,现正进行镇级公示。到目前为止,共排查出44个经济薄弱村、约5.1万低收入农户。
对建档立卡户,宿豫区实行“一村一卷、一镇一柜、一区一网”,明确“扶持谁”,定期跟踪督查,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保证低收入农户取得实实在在的脱贫效果。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宿豫区委副书记姜华表示:“宿豫区将按照脱贫奔小康工作总体安排,实施‘四个一’工作体系,完善一张扶贫力量‘组织网’、建立一个动态管理‘数据库’,打好一套项目实施‘组合拳’、构建一幅责任落实‘体系图’,保质保量完成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当年的脱贫目标。”
多举措促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作为我市“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结合宿迁实际,我市确立“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力争到2019年,确保到2020年,实现61.5万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180个经济薄弱村更高水平地实现新“八有”目标,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8万元以上。
市委农工办、市扶贫办主任杨彩林表示:“我们将根据低收入农户致贫原因,发展村级产业项目,建立完善‘一社一群一中心’模式,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把政策、资金、项目向三大片区聚集,加快交通、农田水利建设,培育片区特色产业,兴办民生事业。努力在精准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和生态旅游扶贫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督查组希望各地各部门全力抓转型强基础,以结构调整打造农业发展特色,以主体培育推动农业多元发展。认真抓好扶贫改革试验项目,加快提升重点片区开发成效。突出产业扶贫,引导片区乡镇大力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产业,集中力量打造更多特色镇、特色村,进一步拓宽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渠道,不断壮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确保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