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人,亟需特别的关爱

11.03.2016  11:34

  南京一位95岁老人走失引发话题

  新华报业网讯 这两天,南京一位95岁老人走失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广为转发。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地关于老人走失的消息频频出现。在走失事件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家庭监护与社会保障的“力不从心”。如何不让老人迷失在家门口,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值得关注。

  卫星定位也不是万无一失

  同样是走失,家住徐州四道街的王玉柱老人就要幸运许多。因为他手腕上佩戴的一个硅胶做的爱心“黄手环”,帮助他在走失第二天就和家人团聚。

  去年12月6日下午,老人出门后一直未回家,家人四处寻找无果。焦急万分之际,家人想起老人此前在社区申领过“黄手环”,立刻拨打12349养老服务热线,向“黄手环”服务平台求助。

  接到求助信息后,平台通过网络和媒体发布信息,同时及时关注后台扫描情况。因为一旦有人用手机扫描“黄手环”上的二维码,意味着老人有了下落。果然,第二天晚上,有好心人扫码后,在警方协助下帮老人找到了家。

  王玉柱老人用的“黄手环”,上面有老人的姓名、住址、亲人联系方式等,以便他人发现后报警或者送回。“黄手环对老人很有用。”徐州市老龄办公室政策研究宣传处处长丁逸卿告诉记者,徐州市老龄办从去年8月启动“黄手环”关爱老人行动。当地60至74周岁已出现记忆力衰退或外出易迷路等情况的老年人,以及75周岁以上有需要的老年人都可以到社区免费申领。如今,徐州已发放“黄手环”4700多个。

  由爱德基金会发起的“智盟之友”项目今年3月向南京市栖霞区试点发放100个防走失卫星定位器。项目负责人王娜介绍,“定位器相当于半个手掌大小,可以装在鞋子里,也可以挂在身上。每套设备加全年流量费在230元左右。通过程序设定,家人可以随时监控老人的去向。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现存技术手段也不可能万无一失:任何卫星定位器都有100-5000米的误差,电池也有待机时限;黄手环需要社会大众对它有极高的认知和参与度。

  家庭照顾失智老人压力大

  “比起技术,人的关爱更重要。”王娜说,很多失智老人的家属精神压力很大,甚至被迫将老人送到精神病院。“有老人经常敲错门,还有老人经常开煤气忘记关……护理失智老人比卧床老人难很多。”他们开展的“智盟之友”项目,就是要打造“失智老人关爱朋友圈”,把失智老人的亲属、邻里、社区等有关联的人群都纳入进来,加入类似于“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平台,守望相助。“期望能建立友好社区、友好店铺、友好养老机构,最后能在南京建成‘失智症友好型城市’。比如,行人、警察在路上见到黄手环老人,能主动上前帮助……

  但是,亲情并不能阻止病情恶化。江苏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彪说,目前失智老人,也就是老年痴呆症,这是一种不可逆性疾病,这也成了困扰老龄化社会的一大难题。如果早期诊断出老年痴呆病,及时干预,病情会大大减轻。其次,一些疾病也会导致、加剧老年痴呆。比如脑中风、糖尿病、代谢病等。另外,酗酒、甲状腺功能低下也会导致老年痴呆病。

  南京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李海林介绍,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60岁—70岁是老年痴呆的高发期,严重时将忘记如何讲话、吃饭、穿衣等,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甚至瘫痪在床。“老人患病几率,一般每增长5岁就翻一番”。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失智症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中风后,威胁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据测算,全省1600多万老人中,患老年痴呆症的失智老人已达80万人。有些老年人失智病程长达10-20年,给家庭增添沉重的负担。

  专业护理机构严重短缺

  当家庭无法照顾时,不得不依赖专业医疗护理机构。但现存养老机构中,失智症专业护理机构少之又少。

  为解决失智老人机构养老难题,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新建一所“老年认知障碍康复中心”,预计床位500张。青龙山精神病院院长王明忠介绍,他们将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服务理念,打造失智老人养老乐园。

  爱德基金会也在南京开设了三家“仁谷颐养院”,是目前少数为失智老人提供服务的专业养老院之一。养老院里目前有5位失智老人,这里的护理员们都知道,护理失智症老人对护理技能以及环境设施要求很高。因此,很多养老院拒收失智老人。

  不过,对有失智老人的家庭来说,居家护理更难。郑先生的岳父以前是南大博导,患有老年痴呆症多年,现在已无法与人交流。“一盒进口药480元不便宜,平时在家照料的全职保姆月薪要3800元,对一般家庭来说负担很重。”郑先生呼吁,政府应将“阿尔茨海默症”纳入“门诊特种病”报销范畴。

  南京大学社工系主任陈友华表示,专业社工大量缺乏,是老年痴呆危机难以化解的根结所在,养老机构急需提高护工和社工的专业知识,才能应对失智高龄老人护理的巨大市场需求。

  本报记者 唐悦 王岩 仲崇山 黄红芳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