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夯实创新基础,全面提升区域创新力

04.05.2015  16:37

  在2014年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评选中,扬中名列第一,这不仅折射出扬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坚持不懈走自主创新之路,更说明了创新已成为扬中发展的一面旗帜。
  “十二五”以来,该市科技局从产业布局、产业链高端提升、企业主体创新和创新载体建设四方面夯实创新基础,不断提高创新产出,增强创新活跃度,打造创新良好环境,实现了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达60%以上。
  放大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在高新领域拓展。重点培育了以智能电气、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智能电气作为扬中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国内确立明显的技术和规模优势。新能源产业已逐步形成了光伏和风电设备两大分支,先后培育了大全新能源、环太硅科技、兆伏新能源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主要依托独特的深水岸线资源,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制造和港口机械制造,打造规模化的海工装备和高技术海洋船舶生产基地。今年第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扬走势,三大产业实现产值345.46亿元,同比增长19.78%、16.99%、18.4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6%,创新产出不断提高。大全集团、有能集团、现代重工、环太集团等骨干企业成为增长主板块。
  攻克核心技术,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十二五”以来,企业申请发明专利3298件,是之前历年发明专利申请总和的4.6倍,专利国际申请(PCT申请)也实现零的突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1件,是2010年的3.7倍,获得国家优秀专利奖1项,实现了专利领域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同时,实施了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67项。其中国家国际合作专项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6项。100多家企业参与或独家制定行业标准,2014年大全位列中国电气工业百强第一名。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坚,进行上拓下延。上拓就是集成国家、地方及社会创新资源,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下延就是实施服务中小企业“雏鹰计划”,从“发明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产学研合作”三方面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小升高”;帮助企业确立创新目标和方向,提升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对接能力,提升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建设水平,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产业基础性、前沿性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建立覆盖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20条措施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设立了专利、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等专项资金,最大程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71%    ,创新氛围浓厚。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近10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科技型民营企业750家。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迅速发展,逐步显现活跃的创新活动与产业升级互动的生动局面。
  做大做优创新平台,构筑技术研发主阵地。围绕100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目标,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7家,构建了体系健全、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企业研发网络;争创省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加快提升内生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创新资源进入高新区;鼓励更多科技元素积极参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建,使高新区和经开区成为创新驱动的两大引擎;加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智能电气产业研究院、省智能电气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为核心,集聚科技人才创新资源,促进智能电气产业跨越发展,形成未来创新发展的技术先发优势;以现有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龙头,复旦大学科技园、中兴物联网产业园、群立IT产业园等一批科技型产业园为羽翼,瞄准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大力吸引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高科技项目到扬中转化和产业化,不断扩大新兴产业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以高新区为依托,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载体错位设立、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布局正逐步形成。

来源:扬中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