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夫妻抚养患病弃儿28年 希望有好心人能接棒

03.12.2015  10:31
范一霞和丈夫樊继志,在自家房前握着小路(中)的手
  现代快报记者 徐洋 摄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范一霞和丈夫樊继志,在自家房前握着小路(中)的手   现代快报记者 徐洋 摄

  “儿啊,你吃饭。”昏黄的房间,范一霞给坐在床边的小路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山芋粥。小路低着头,反应有些迟缓。范一霞将筷子放在他的手中,又牵着他的手放在碗边。看着眼前这个28岁的儿子,范一霞眼里流露出来的感情,很复杂。

  28年前,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魏口村的樊继志,将路边捡来的婴儿抱回了家。尽管知道他双目失明,智力也有障碍,夫妻俩却没忍心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耗费巨大心力将小路养大。两夫妻也曾有过犹豫,但面对这条离开了自己就很难生存的生命,他们始终放不开手。

  通讯员 秦绪伟

  见习记者 邓月

  现代快报记者 王晓宇

   28年前的选择

   邻居抱来的失明弃婴,她主动收养了

  天刚下过小雨,樊继志家门前唯一的一条路格外泥泞,远远看去,院子里正站着个男孩。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微微颤抖,穿着粉色帆布鞋在泥巴地上局促地脚踏,感觉到周围有人走近,他不禁往后退了几步。虽然低着头,但他深陷、紧闭的眼窝却还是格外引人注目。

  不用指认,你就知道了,这就是樊小路,小路边捡来的“盲傻儿”。

  小路的爸爸樊继志今年64岁,妈妈范一霞今年62岁。两位头发半白的老人得知现代快报记者要来,早早在泥巴路上铺满了干爽的稻糠,“你们当心脚下,全是泥,真是不好意思。”走进院子正对大门的房子里,墙上很多从屋顶蔓延下来的裂缝。“这房子如果下场透雨,刮场大风,就要倒了。”去年樊继志的姐姐回家过年,实在看不下去这间房,才出资帮他在院子前不远处建了个小平房。

  回忆起当年,范一霞觉得,留下小路是做母亲的天性使然。

  1987年5月24日,邻居家一个15岁男孩,在路边捡到一个哇哇要奶吃的婴儿。恰逢范一霞刚生出第二个女儿,正坐月子,邻居就把这个小孩送来了。范一霞回忆,第一眼见到这个小孩时,肚子上的脐带还没脱落。“他外面盖着一条大毛巾,里面包着两条小被子,里面夹了10块钱,还有张小纸条写着,小孩出生于5月18日。那个时候就看出来小孩的眼睛好像不太好,一只眼始终睁不开,另外一只眼向外凸出。”但想着自己有奶水,多一个也没什么,范一霞就把小婴儿留了下来。

  到医院检查发现,果不其然:小路的眼睛治不好了,天生眼盲。

    28年的坚持

   曾把孩子送走,最后舍不得又接了回来

  “慢慢长大以后,发现他不仅眼睛不行,生活也不能自理,小时候还会说话,但到15岁以后,一句话也不说了。”这让贫穷的夫妻俩有点措手不及。

  小路5岁左右的时候,因为实在没人照顾,家里将小路送到城里的福利院,但一个星期后,又把他接了回来。“去看他,发现他被绑在福利院的床上,因为不会自己吃饭,全身上下都掉满了饭粒,整天大叫‘妈妈,带我回去’。我怎么忍心呢?又把他接回来了。后来,我们又送小路去上盲人学校,结果他生活不能自理,在那里两个月,老师钱都没收就把他送回来了。”从那以后,小路基本没有走出过前后左右不超过百米的院子。

  一天又一天,转眼就是28年,老两口终于拼拼凑凑养大亲生的三个女儿,一个小儿子,如今儿子女儿们都出门去了,本可以松一口气的两位老人还要为小路犯难。

  小路眼睛看不见,也不说话,身边一直要有人照看。他闹脾气不吃饭,他们得把饭端到他的面前,看着他吃下去。小路大小便不能自理,随时随地都需要换洗。“有时候一天要洗四五套被单,随时脏了就要洗,不然就干不了,没法给他换,到冬天被子根本晒不干,只能靠在村里借被子过活。”多少年过去了,小路的状况是一日不如一日,两人有时也会抱怨,不知道这么多年的力气都使到哪里去了。“以前气着也说18岁以后就让他去要饭,结果还是舍不得。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